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公安部 财政部等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颁布时间:2001-04-20
2001年4月2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工商行政
管理局、公安厅(局)、财政厅(局)、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海关广东分
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质量技术监督局、
外汇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
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精神,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提高中小
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现就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1.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
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
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
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2.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
是,个别中小企业的一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
恶意偷税欠税、产品质量低劣等信用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
用形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信用,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
顺利实施,难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
管理已成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
3.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是中小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对外进行经济交往的基本信
息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企业登记、合同履行、应收应付账款、银行贷款偿还、产
品质量、企业经济合同纠纷以及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等情况。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动态
监管工作的目的,一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信用管理对企业发展
的贡献程度;二是推动政府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的
良性循环。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要面
向市场,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
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
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
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步骤
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
制定相应的法规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
2.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快
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建设。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提高信用”的原
则,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等
相关中介组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中小企业的良好信用
1.中小企业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
接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2.中小企业要依法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
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
3.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中小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
财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
算管理,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按期如数偿还银行
贷款,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应收应付账款的严格管理,认真审查收货单位或销货单位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程
度,避免和减少企业间相互拖欠。同时,要按规定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真实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
4.中小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树立最大限度
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搞好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
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努力改善
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5.中小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涉及外经
贸业务的中小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和海关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实施
1、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要指导中小企业建立信
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加强培训,指导经营者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强化中小企业经济
交往对象的资信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工程,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
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促进作用,制订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创造中介机构公平竞
争的执业环境,提高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的约束力。
2.加强组织协调,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管理的社会化。各级经贸、财政、金融、
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部门间
联合的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要制定措施支持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收集和
汇总中小企业的有关信用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
法律框架内,逐步建立信息发布、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
资料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
3.制定中小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工作
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将信用评价的结果及时提供给有关金融、税务、工商、海关等部
门,以便对不同信用状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对蓄
意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质量认证等的中介机构要严格按照
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直至取消其相关执业资格,严防中介机构与企业合谋欺诈的情况
发生。
4.各级经贸委、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海关、外汇管理、
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中小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工作。
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5.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下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