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2013年第61号颁布时间:2013-10-11
根据《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为界定我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基本内容,普及现阶段公民应具备的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共同推进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我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
环境保护部
附件: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二○一三年九月
前 言
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措施。为传播环境与健康相关理念和知识,倡导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我们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借鉴国内外“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相关工作经验,编制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
环境与健康素养指人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掌握正确的理念是提升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础,把握安全、风险、暴露等基本概念是理解、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前提,养成相关行为和生活方式、具备相关技能是环境与健康素养的重要体现。《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以普通公众为对象,针对环境污染相关健康问题、围绕生活实际筛选内容,力争做到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与通俗性于一体,让公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及其释义的编制,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部分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
一、基本理念
1.良好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健康的保障。
2.健康的维持、疾病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
3.环境污染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4.环境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大小与暴露程度有关。
5.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危害更敏感。
6.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
7.重视自我防护,可预防或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8.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责任。
二、基本知识
9.空气污染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重要影响。
10.削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可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11.雾霾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12.关注室内空气污染,注意通风换气。
13.安全的饮水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14.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水源。
15.看上去清洁的水不一定安全。
16.讲究饮水卫生,不宜直饮生水。
17.土壤污染影响整体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18.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