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法规 > 正文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社政[2001]1号 颁布时间:2001-03-16

     2001年3月16日 教社政[20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 (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加强普通高等 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 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 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 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 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 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 下,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 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 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 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 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一些 高等学校已经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 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 欢迎。不少高等学校的保健医疗机构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方 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这项工作在全国高等学校开展的情况很不平衡,一 些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 的重要位置上;一些高等学校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 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总 体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 要。当前要在认真总结各地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和 吸收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和积极作用,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推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地开展。   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 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 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 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 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 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 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 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 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 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 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防止 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 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 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 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 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 德修养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各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渗透对 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 挥作用,也要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医疗保健机 构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优势,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在日常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要善于对学生的 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及时主动地与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 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   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高等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对 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各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 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 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辅导或咨询机构要科学 地把握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严格区分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 中心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工作的性质、任务。在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中发现严 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将他们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 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 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 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原则上应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 序列。承担其他专业课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兼职教师职务评聘,应根据岗位需要和本 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具备的任职条件,聘任相应的教师或研究等专业技术职务。要参 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党[2000]21号)精神,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 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队伍。   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入 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 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 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要逐步建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专、兼职教师的资格认定体系。   五、加强领导,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   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积极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主管校 领导负责,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要把高等学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目前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学校或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或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 和体系,条件不成熟的高等学校可在当地教育工作部门的统筹协助下,充分利用有关 资源和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高等学校应配备专职人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骨干。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或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编制中统筹解决。此外,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还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和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要按学校有 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或给予报酬。   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原则上在德育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 各高等学校要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不断改善条件,优 化教育手段,务必保证工作的投入。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