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交通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的意见
建城[2002]43号颁布时间:2002-02-20
2002年2月20日 建城[2002]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
运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
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0]22号)下发后,各
地对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市场进行了认真清理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
些城市仍存在出租汽车总量供大于求、经营权出让、转让不规范和乱收费、乱罚款等
问题,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时有
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将有关问题提出如下
意见:
一、实行总量调控,保持行业稳定
(一)城市人民政府要将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各城市要明确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的职能,强化管理机构的作
用。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管理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地域分割、部门分
割、多头投放、无序管理等方面问题。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事业性收
费项目后妥善解决有关部门经费的通知》(预字[1998]372号)的规定,切
实落实城市出租汽车管理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所必须的经费。
(二)城市人民政府要对出租汽车市场供求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统一市场准入规
则,建立切实有效的总量调控机制。出租汽车有效里程利用率低于70%的城市和地
区原则上不宜以审批、拍卖等形式向市场投放或变相投放新的运力。各地在城市交通
结构调整过程中,应优先发展公共汽电车等大运量公共交通。
(三)各地在制定涉及出租汽车特别是影响驾驶员利益的政策时要进行充分的调
查研究、测算审核和比选论证,既要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取得业主、驾驶员的
理解和支持,又要选择恰当时机,搞好措施配套,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保持行业稳
定。
二、严格规范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
(一)国办发[1999]94号文件下发前未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城市,在
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确需实施的,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财政
部、国家计委备案。
(二)国办发[1999]94号文件下发前已经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城市,
应针对经营权有偿出让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要坚决纠正盲目
向市场投放车辆的做法。今后继续实行经营权有偿出让的城市要将出让时间、出让数
量、出让方式和出让价格以及出让金的用途等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并报财政部、国家计委备案。
(三)经营权转让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严禁任何单
位和个人私下转让和倒买倒卖经营权。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检举经营权非法出让与转让的行为。对违反规定条
件和批准程序擅自出让经营权的城市,省级人民政府要依法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直接
责任人的责任。对私下转让和倒买倒卖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城市人民政府要依法予
以严肃查处,直至取消其经营资质。接受检举的部门对检举人要保密,并对举报属实
的检举人给予奖励。
三、坚决遏制乱收费
(一)各地要组织财政、物价、建设、交通等部门对涉及出租汽车收费的清理情
况进行追踪核查,国家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继续征收或变换名目征收。
(二)经整顿之后确需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财政、物价部门分别向社会公布。凡未公布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不
得收取,凡执行的收费标准与公布的收费标准不一致的应予坚决纠正。今后凡由企业
代征代缴的收费,应向驾驶员出示原始凭证和明细表。
(三)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之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通过行政手段强行
要求驾驶员接受汽车设备和设施的购置、安装、检验、检测、维修以及有偿的车厢广
告、标语、标贴、保险等经营服务。
四、加大对经营企业管理的力度
(一)各地城市出租汽车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出租汽车经营企业调整和优化经营
模式。要以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推进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出租汽车经营企业
过多、过散、过小的问题。
(二)各地企业在资产重组时,应清理企业的产权和债权债务关系,清理整顿企
业与驾驶员之间的经济关系,认真做好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处置工作。受让方
应合理安置出让方的在岗驾驶员。在收购、兼并中,妥善处理原有经营模式、原有合
同与新经营模式、新合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平稳过渡。
(三)各地经营企业应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和经济合同,并向驾驶员告知合同的主
要条款。各城市可结合实际情况推行示范合同。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为驾驶员及时、
足额地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金。
(四)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要通过法
制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驾驶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引导他们通过正当渠道、使用正
当手段反映和解决问题。
五、进一步改善经营环境
(一)城市人民政府要继续组织建设、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非
法营运活动,常抓不懈,防止非法营运活动的反弹,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
的权益。除异地驻点经营的出租汽车外,对于持有建设或交通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件合
法营运的出租汽车,任何管理部门不得随意进行罚款、扣车。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出租汽车招手即停、门到门服务的营运特点,合
理规划、科学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点,给出租汽车以“即上即开”的停车便利。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当地有关部门检举、投诉各类非法营运、乱收费、
乱罚款、乱扣车等现象。有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调查
处理完毕,并通过媒体对违法现象和有关责任人进行曝光。
六、进一步巩固清理整顿的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社会稳定
根据国发[2000]34号、国办发[1999]94号和国办发明电[20
00]22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清理整顿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
称全国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配合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各地应在2002年4月
15日前完成清理整顿自查验收工作,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将清理整顿结果
报全国领导小组。全国领导小组要在2002年4月底前对全国清理整顿情况组织抽
查,对于清理整顿工作完成不合格的要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未落实有
关规定,导致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城市,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各地要积极巩固清理整顿的成果,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解决出租汽车行业存
在的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主动化解矛盾,主动预防并妥善处理出租汽车行业
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努力营造统一管理、有序竞争、规范运作的出租汽车市场,促
进出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