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务院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办发[2004]39号颁布时间:2004-04-26

     2004年4月26日 国办发[2004]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4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点》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 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04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点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 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 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要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扎 实推进。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经 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好就业和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的重点是做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 调整改造工作,力争起好步,开好局,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有一个良好 开端。   一、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宣 传,引导老工业基地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要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实现振兴的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振奋广 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集中。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 济,培育和完善东北地区产权交易市场。认真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 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列入全国兼并、破产企业工作计划,适时稳妥地退出市场。加快供 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进度。   (三)稳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研究提出符合集体经济特点的改革配套政策,支 持集体企业采取产权出售、公司制、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改革改制,发展 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四)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和成长环境。督促落实已出台的鼓励 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面与其他 企业享受同样待遇。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积极参与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继续搞 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六)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东北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认真组织实施在黑龙江、吉林实行减免农 业税政策的试点工作,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完善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东 北为全国粮食增产多做贡献。要加强良种繁育等支农基础工作,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 入,实施“沃土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性措施,提高黑土区耕地质量,建设 优质粮食产业基地。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 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建 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实施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七)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 业、重点骨干企业以提高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在搞好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加快调整 改造和技术进步,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钢铁、汽车、石化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 行业的战略性重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 推进老工业基地企业信息化,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八)在继续实施好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同时,将东北部分地区的部分重点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合理确定东北国有林区的 木材采伐量,提出减产后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和解决办法。研究提出国有林区和森林 工业改革改制指导意见。   (九)要扭转东北地区服务业长期滞后的局面,增加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适应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服务 业,增加就业岗位。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 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 务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十)在继续做好辽宁阜新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选择不同 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试点。研究提出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接续 产业,帮助资源非枯竭型城市适度开发资源和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的政策措施。研究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继续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促进资源 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要做好工业企业污 染防治,抓好松花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 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加紧完善国道主干线,加强农村公路改造和建设,加快沿海港口疏港公 路、铁路建设,以及口岸公路、桥梁、场站设施建设,改善松花江航道通航条件。加 大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支持力度。根据东北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需要,适时规划建设区域内和东北地区通往华北、边境口岸 等其他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通道。   (十三)加快东北电网电源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加强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 内蒙古东部电网的联网建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增长的需要。做好石油、煤 炭等其他能源开发工作的研究规划工作。   (十四)继续抓好东北地区大江大河治理、农业灌区建设、黑土区水土保持,以 及大伙房输水工程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东北地区 大型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后尽快开工建设,以逐步改善城市供水、农村人 畜饮水条件。   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十五)研究提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措施。继续扩大 东北地区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缘 优势,扩大与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吸引外 资参与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改制和调整改造。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海外能源、 原材料基地。   (十六)彻底清理阻碍市场开放、影响生产流通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打破地 区封锁和市场分割,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到东北地区老工业 基地进行兼并和资产重组,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围 绕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五、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十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进一 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重点做好资源 枯竭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以及军工、煤炭、冶金、森工等行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 业工作。   (十八)在总结完善辽宁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吉林、黑 龙江两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 作,做好“三条保障线”衔接,积极帮助城市低收人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十九)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 强“产学研”联合,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技术开发中心。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 业和重点企业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名牌产品。   (二十)调整优化高、中等专业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 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培养适应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的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   (二十一)在积极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创造让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留住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以人兴企,助人创 业。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七、抓紧出台各项相关政策措施   (二十二)发展改革委要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研究提出简化东北地区老工业 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国产装备进行技术改 造的政策措施。   (二十三)财政部、税务总局要按照增值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对东北地区老 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的实 施方案;按照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研究提出减轻企业税负有关政策的实施办法;研究 提出对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欠税予以豁免,以及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矿山和低丰度 油田开发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的实施办法。   (二十四)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要研究提出商业银行处置东北三省银行不 良资产的指导意见,并确定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的基本原则;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和三家政策性银行依照该原则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十五)国资委、财政部要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实施办法,以及 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和混岗集体工问题的政策措施,并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 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   (二十六)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外专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人才 交流力度,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人才。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二十七)东北三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组织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工 作的领导,提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和责任,狠抓贯彻和落实。要处理好东北地区老 工业基地的振兴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实施各项政策措施,都要服从和服务于 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高起点,走新路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杜绝盲 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 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 发挥好。   (二十八)东北三省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调整 改造和振兴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 室要加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规划的指导、论证和衔接,加强对东 北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协调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石化、 钢铁、船舶、军工、装备制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科技、教育和人才 等重点规划。各有关方面要增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责任,健全 制度,密切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映问题和建议。要认真研究振兴战略的重大 政策及实施方案,重大问题报国务院决定。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