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01]75号颁布时间:2001-10-13
2001年10月13日 国办发[200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制定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
0年)》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
2001年10月10日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我国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结核病流行与防治工作现状
结核病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肺部。结核病在全球的广泛流
行,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
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0%在
农村。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
病患者50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2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人
数达15万人。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从1981年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制
定与实施了两个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1992-1999年,利用世界银行贷
款在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利用中央防病经费
在河南等15个省(自治区)实施了”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其间,
项目地区累计免费诊断并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120余万人,治愈率从50%提
高到90%。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
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形势仍很严峻,任务艰巨。当前,全国仍有一半的地区还
没有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局面尚未形成;
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普及;结核病防治能力不能适应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要。
同时,流动人口的骤增、耐药结核病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致使
结核病疫情恶化,加大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在今后10年,如不能全面有效地
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预计全国将新增结核病患者2000万-3000万人,
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实行分类指导,对西部地区和贫困人群给予重点帮助。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
者。
(四)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五)实行肺结核病治疗费用”收、减、免”政策,对没有支付能力的传染性肺
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三、总体目标
(一)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到2005年,全国以县(市)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
率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以上。
(三)到2005年,全国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人数达到200万人;到2
010年达到400万人。
四、工作指标
(一)到2005年,肺结核病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的转诊率达到90%;
到2010年达到95%。
(二)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治疗覆盖率达到80%;到2
010年达到85%。
(三)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规则治疗率达到90%;到201
0年达到95%。
(四)到2005年,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0%;到2010年
达到85%。
(五)到2005年,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到85%;到2010年
达到90%。
(六)到2005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60%;到2010年
达到80%。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要加强省、地(市)、县(市)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建设,明确各级结核病防治
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注意调整、充实结核病防治机构,稳定结核病防治专业队伍,提
高结核病防治人员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
县(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成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落实结核病防治规
划的基本单位,能够履行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地(市)级
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履行对所辖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
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职责和任务。中央和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能够有
效地组织协调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社会学评价和科学研究。
要积极动员并发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好
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登记、报告、转诊及危重患者抢救工作。
(二)积极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患者。
要采取因症求诊和以痰徐片显微镜检查为主的方式,在边远地区可采用直接查痰
方式,积极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各地区对高危人群、高发地区要有计划地组织
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的检查。实施督导治疗,积极治疗发现的患者,做到发现一例,
报告一例,登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三)完善结核病报告信息系统。
要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卫生信息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网络信息传输技术,
建立和完善结核病统计、报告、监测、评价系统。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有专人负责
结核病报告、登记、治疗和管理等信息资料的综合与分析,保证各类统计报表数字的
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不断改进结核病防治措施。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要组织有关专家制订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大纲,编写给核病防治培
训教材,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利用医学生的
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新技术、
新方法等培训,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逐步提高各级医疗服务和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业
务水平。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全民结核病防治意识。
要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
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在组织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
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
向群众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形成全民
防治结核病的氛围。
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
知识和防治工作。
(六)加强应用性研究。
要加强结核病的科学研究,将结核病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和优先项目,
将结核病有关应用性研究纳入地方科研规划,给予资金支持。科学研究要坚持为防治
工作服务的方向,重点开展结核病流行病学、多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与监测、结核菌与
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以及结核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建立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人员培训、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伙伴关系,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的结核病防治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积极争取
国际社会的援助,参加全球遏制结核病的行动。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
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2001棗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及年度实
施计划,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
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法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业医师法》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结核病防治法规,
加大依法管理力度。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厂矿、企业、农(林)场、学校等单位的
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完善疫情报告、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落实结核病有效
治疗方案,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
(三)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计划部门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项目,按照基
本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
财政部门要对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从
项目的设立到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行全程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社会捐
赠的结核病防治资金、物资等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卫生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发展规划,把结核病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
制。负责对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
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抗结核病药品的审批和监督检查,保证抗结核药品的质量。
新闻宣传、广电部门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和广泛的健康教育,普
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编入中、小学相关教材,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
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肺结核病诊断与治疗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对已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所在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按有关规定支付。
民政部门要对符合救济条件的肺结核病患者家庭给予生活救济。
政法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对被羁押、收容人员开展结核病的检查和治疗,并纳
入地方人民政府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充分发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四)以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多方筹资,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力度,把解决结核病防治经费
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设立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地方各级
财政也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增
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合理统筹使用赠款、贷款,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考核与评价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组织计划、财政、卫生等部门对本地区执行规划、经费
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予以解决,并作好年度检查总结,结
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要不定期地对各地区、各部门执行本规划的情况进行
检查,2005年和2010年组织中期和终期评估,结果报国务院。
(注:本规划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