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厅字[2001]33号颁布时间:2001-09-11
2001年9月11日 厅字[20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
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意见
2001年8月31日
自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国务院扶贫
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在大中城市开展经常性捐助活动支援灾区、贫困地区的意见〉的通
知》(中办发电[1996]1号)下发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级民
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扶贫济困送温暖”为主题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
募集到大量款物,为解决灾区和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
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水平的情况下,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等因素,许多贫困地区和灾区的群众生活仍然
相当困难,一些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各地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工作发
展也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在全国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并切实加
强对这项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加大
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的同时,继续在全国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党政军
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对灾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是中央作出的
重要决策,是依法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途径,也是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有效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有利于灾区、农村贫困地区恢复生产,推动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利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
使广大群众安居乐业,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
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明确政策,健全网络,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把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纳入规范
化、制度化的轨道,推动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常性社会捐助工
作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民政部负责有关规章、政策的制定,组织、发动大灾之年全
国性的集中捐赠活动,协调、指导和监督地方开展经常性捐助工作,负责全国范围内
捐助款物的调剂。分配、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地经常性社
会捐助活动的管理工作,按照民政部制定随有关对口支援方案,实施跨创自治区、直
辖市)对口支援。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公益性民办非企业单位受民政部门委
托,可承担经常性社会捐助有关工作。
三、努力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服务网络。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
健全服务网络,是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基本条件。各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
市都要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负责捐助物品的集中、清理、消毒、运输等
工作和捐助款的清点、接收工作。同时,要按照方便、就近以及合理布局的原则,在
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点,负责捐助款的接收和捐助物
品的验收、登记、整理、打包并运送到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各机关、团体、
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捐助款物,以组织名义送所在城市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
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要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电话、银行账号等,以方
便群众随时捐助。
四、严格规范捐助款物的接收、管理、发放制度。捐助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
止强行摊派或变相摊派。开展社会捐助活动要坚持经常性捐助为主、集中性捐助为辅
的原则。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接收捐助款物后,要向捐助者出具合法、有效
的凭证,将捐助款物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安全可靠。经
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要及时对接收的款物进行统计汇总,定期向社会公布接收和
分配情况。对灾区。贫困地区不适用、不宜运输的捐助物品,要在严格审批和评估的
条件下,由民政部门进行变卖,变卖所得款必须用于解决灾区、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困
难,不得挪作他用。对捐助款物的发放,乡镇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合理确定救
助对象,切实把捐助款物发放到贫困户和灾民手中,分配情况要及时张榜公布,做到
公开、公正、公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捐助款物的使用和发放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明确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的经费来源和优惠政策。各级财政要为开展经常性
社会捐助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民政部门设立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在物品
接收、整理、消毒、储存、运输等工作中所需经费,由地方各级财政负担。经常性社
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和仓储设施所需经费由地方政府筹措解决。对捐助物品接收工作
量大、任务重的居民委员会,地方财政要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捐助物资的运输以及
过桥、过路等费用,各地要给予减免或优惠。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口支援所需
的铁路运输费用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整体合力。在开展经常
性社会捐助活动中,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
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大力支持和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工作。要依靠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机关、企事业
单位、军队、街道广泛动员,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捐助活动、各新闻媒体要主动
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树立典型,加强引导,使踊跃参加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在全社会
蔚然成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