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务院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0]6号颁布时间:2000-02-01

     2000年2月1日 国办发[200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 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就完善国家助学贷 款管理办法和开展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两类。 国家助学贷款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 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国办发[1999]5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 求,由中国工商银行开办的、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香港和 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的助学 贷款。 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学习的学生或其直系亲 属、或法定监护人发放的商业性贷款;只能用于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与学 习有关的费用。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财政不贴息,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 用社等金融机构均可开办。 一、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一)中国工商银行要继续积极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 探索国家助学贷款的多种担保形式;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在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范围内,在利率水平上对借款人给予适当优惠。 (二)停止执行《通知》的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确实无法提供担保、家庭经济 特别困难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均可申请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 二、进一步开办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 (一)各金融机构要在信贷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办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其 中,包括信用助学贷款和担保助学贷款。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时 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生家庭所在地对 学生或家长发放担保助学贷款和信用助学贷款。 (二)对年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一般发放信用助学贷款,对接受非义务教育学 生的直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一般发放担保助学贷款。 (三)对在校大学生发放信用助学贷款,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 证人。 1.金融机构与学校要签订银校协议,明确助学贷款申请受理、调查审批、收回 监督、建立借款人信誉档案等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学校应积极配合助学贷款的发放和 管理,借款人转校后,应将其助学贷款情况作为学生档案的内容之一移交新就读学 校。借款人毕业后,应将其去向通知贷款金融机构。 2.介绍人指学校负责助学贷款的部门(如学生处等),其职责是:为借款人联 系、介绍贷款银行;向贷款银行集中推荐借款人的贷款申请;根据贷款银行的要求, 负责了解借款人的有关情况;负责建立、更新和管理借款人的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等 有关信用档案;银校协议中约定的其他有关事宜。 3.见证人是指与借款人关系密切的自然人(如借款人的班主任、专职辅导员、 系主任等,其中一人见证即可),其职责是:协助介绍人和贷款银行全面了解借款人 的有关情况;在借款人毕业后与其保持联系,向贷款银行提供借款人的最新有效通讯 方式。 (四)在校大学生申请信用助学贷款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具有永久居留身份证、所在学校及其院系的详细地址。 3.具有所在学校发放的《学生证》、学籍证明等有关证件;学生学习期间所需 学杂费、生活费等有关学习的费用证明;介绍人提供的贷款申请表或相关证明。 4.符合贷款人要求的学习、品德表现证明,无不良信用行为。 5.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信用助学贷款的合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条款及以下要素2: 1.借款人所在学校、院系及专业的名称。 2.借款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3.借款人父母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 4.已婚借款者应填写配偶姓名、身份证号码。 5.借款人家庭地址。 6.还本付息方式。 7.金额、期限、利率、违约罚则。 8.借款人、介绍人、见证人和贷款人的签字(或公章),并备注以上有关当事人 的联系方式。 9.借款人承诺按时履约还款,并保证毕业后在贷款没有还清之前向贷款人提供 有效联系的方式。 10.其他条款。 (六)对接受非义务教育学生的直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借款人)一般发放担保助学 贷款。 借款人应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当地常住户口或永久居留身份证、固定住所和详细 的地址,提供其亲属或监护关系的证明。 2.根据贷款银行的要求,出示学生就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 和学籍证明)等证件;就读学校开出的学生学习期间所需学杂费、生活费及其他有关 学习的费用证明,以及每学期学习、品德表现的证明等。 3.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品德优良,无不良信用行为,具备按期偿还 贷款本息的能力。 4.提供贷款银行认可的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 5.贷款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七)助学贷款的金额、期限、贷款方式、还本付息方式,由贷款银行根据学校学 制和学生就读情况等因素确定。经贷款银行同意,助学贷款可按有关规定展期。 (八)助学贷款利率在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适当给予优惠。若借 贷双方约定可以提前归还贷款,对提前归还的部分,贷款银行按合同约定利率收取借 款日至还款日之间的正常利息。 (九)助学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授信、分期发放的管理方式。贷款银行应将审 批同意的助学贷款申请表副联寄至学生就读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学校应将此申请表 存入学生档案。 (十)借款人发生转学、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伤亡等情况,介绍人、见证 人和学生所在学校有责任及时通知贷款银行。贷款银行有权按合同约定采取停止发放 尚未使用的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本息等措施。 (十一)借款人毕业后所在的就业单位有义务协助贷款银行督促其偿还助学贷款本 息;在其工作变动时,有义务提前告知贷款银行。 (十二)要建立借款人个人信用登记制度。贷款银行定期以学校为单位在公开报刊 及有关信息系统上公布助学贷款违约比例和违约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及违约行为, 同时公布其担保人姓名;依法追究违约借款人的法律责任。对不履行职责的介绍人、 见证人公布其姓名。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