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卫规财发[2000]229号颁布时间:2000-07-08
2000年7月8日 卫规财发[2000]2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卫生局、财政局:
现将《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实际情
况制定实施办法,遵照执行。
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院药品收支结余资金进行收交、考核、返还时,必须坚持公
平、公正的原则,考核办法和返还资金计算办法要力求公开、透明。医院药品实行收
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复杂、政策性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卫生、财政部
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管理,确保医院正常业务工作不受影响。
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
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
16号)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县及县以上公立非营利性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执行本办法。
农村卫生院、民办非营利医院和只经销由省级卫生、药品监管部门审定的常用和
急救用药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诊所以及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比例在30%以下
的医院不执行本办法。
二、医院要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收支、药品
收支进行分开核算。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
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
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
成本。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严禁乱摊费用、扩大成本。卫生行政部门
要加强对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监督检查。
三、医院药品收入扣除药品支出后的纯收入即药品收支结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
理。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交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经考核
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
四、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上报的会计报表核定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交金额。具
体核定方法,可按医院的功能及用药特点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平均药品收支结余率,
确定药品收入上交比例,并据以核定各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上交金额;也可按各医院
实际药品收支结余核定上交金额。
五、卫生行政部门集中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医院的医疗成本和发
展建设,也可根据需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事业。在核定返还金额时,应考
虑中医医院、民族医院和部分专科医院的特点,给予照顾,具体办法由各地自定。
用于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总额,按不同类别医院的医疗收入、离退休人员经费
(由财政补助的)减医疗支出确定。可以根据不同类别医院的平均医疗收支亏损率分
别测算确定统一的医疗收入返还比例,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别医院的业务工作量分别测
算确定统一的单位业务量返还定额,结合考核情况核定各医院的返还金额。考核的主
要依据是医院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
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床日费用等。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并按
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对医院进行考核。
用于医院发展建设的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
区域内不同类别、级别医院的功能、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通过立项论证等与
财政专项补助统筹安排。
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事业的资金可按不超过弥补医疗成本后的药品收支
结余的10%提取,并实行项目管理。
六、医院药品收支结余按季上交。用于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按季返还,用于医院
发展建设和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的资金,按项目支出的实际需要,一次或分次核拨。
上报医院季度会计报表、核定下达上交金额、上交药品收支结余、缴存财政专户、
返还医院等具体工作时间由卫生行政部门商财政部门按高效、及时的原则确定。
七、卫生部门、工业及其他部门医院以及军队、武警医院对社会开放部分的药品
收支结余按财务隶属关系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具体管理方式由省级卫
生、财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商有关部门确定。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所属在京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按财务隶属关
系管理;所属京外医院委托医院所在地的卫生、财政部门管理,与当地医院统一考核,
资金统一管理。上交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除按地方规定提取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
保健事业外,按第五条的原则全部返还上述医院。
卫生、财政部门在安排委托管理医院发展建设返还资金时,应征求医院上级卫生
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将考核结果和资金分配情况及时报医院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
八、药品收支结余的会计处理。医院上交药品收支结余时,借记“结余分配——
待分配结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返还款时,按用途分别核算:用于
弥补医疗成本,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结余分配——待分配结余”科目;用
于医院发展建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九、医院必须按规定的时间上交药品收支结余,逾期不交的按违反财政纪律论处。
集中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应全部用于卫生事业,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作
他用,也不得抵顶和减少预算拨款。卫生、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返还,无故拖延返
还时间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本办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执行。卫生部、财政部原印发的《医疗机构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暂行办法》(卫规财发〔1999〕552号)同时废
止。
本办法由卫生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附件:名词解释和测算参考公式
1.药品收支结余:指医院向患者收取的药品销售收入及药品折扣等全部药品收
入,扣除药品购进成本及有关费用后的药品纯收入。
2.平均药品收支结余率:指当地应上交药品收支结余资金的所有医院(以下简
称全部医院)的收支结余合计占药品收入合计的比重(不同类别医院可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药品收入合计-药品支出合计
平均药品收支结余率=-------------×100%
药品收入合计
3.药品收支结余上交金额(药品收入比例上交法):指卫生行政部门按平均药
品收支结余率确定的药品收入上交比例核定的医院上交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某医院上交金额=某医院药品收入×某地药品收支结余率
4.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总额:即医疗总亏损,指全部医院的医疗收入加离退休
人员经费(由财政补助的),减去医疗支出后的差额。计算公式如下:
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总额=全部医院的医疗收入+离退休人员经费-医疗支出
5.医疗收入返还比例:指用于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总额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
(据此核定各医院的返还数)。计算公式如下:
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总额
医疗收入返还比例=-----------×100%
医疗总收入
6.单位业务量返还定额:指按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总额与医院业务量的比值确
定的单位业务量的返还定额。
7.医院返还金额:指按医疗收入比例返还法或单位业务量定额返还法核定的用
于弥补医疗成本的返还资金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1)医疗收入比例返还法
某医院返还金额=某医院的医疗收入×医疗收入返还比例×某医院的修正系数
(2)单位业务定额返还法
某医院返还金额=某医院业务量×单位业务量返还定额×某医院的修正系数
(医院业务量包括门诊人次数和住院床日数,可按两个指标用两个定额分别计算,
也可按一定比例将两个指标合并为一个定额计算。)
上述公式中的返还修正系数:
某医院的修正系数=1-(某医院报告期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比重-基期医
院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比重)/基期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比重×药品比重权
数-(报告期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基期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基期平均门诊人次费用
×门诊费用权数-(报告期平均住院日费用-基期平均住院日费用)/基期平均住院
日费用×住院费用权数+中医专科修正系数
各项权数和中医专科医院修正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测算确定。
医院修正系数还应考核同类医院之间的指标差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