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运输法规 > 正文

交通部关于加强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

厅人劳字[2003]333号颁布时间:2003-08-20

     2003年8月20日 厅人劳字[2003]333号 部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我部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严格禁止假借培 训名义变相公费出国(境)旅游现象的发生,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外专发[2003]34号)精神,结合我部出 国(境)培训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出国(境)培训纪律   各单位要严格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 (境)旅游的通知》(中办发[1993]16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跨 地区跨部门因公出国(境)团组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7]29号)和 《中纪委、外交部、监察部关于对跨地区跨部门团组加强管理、监督和检查,坚决制 止公款出国旅游的通知》(外外管函[2000]42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国家 外国专家局、外交部《关于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国(境)外培训的暂行管理办法》(外 专发[1993]314号)的有关规定,坚决杜绝出国(境)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未经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可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一律不得组织出国(境)培训,不 得组织与公路、水路无关的出国(境)培训,不得跨部门组织出国(境)培训。跨地 区组织交通行业出国(境)培训,一定要征求地方主管部门的同意,严禁以营利为目 的组织出国(境)培训团组。部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参加违规组织的出国(境) 培训,一经发现有以上违规现象的单位,部将取消其组织和参加出国(境)培训项目 的资格至少一年。严格按有关要求和标准使用出国培训经费,对违规收费和经费使用 中的违纪现象,将严肃查处。培训团组不得绕道第三国或地区停留。未经同意,不得 以任何理由延长在国(境)外停留时间或执行与培训项目不相关的其他任务。希望有 关单位对以上违规现象坚决抵制并及时向我部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部人事劳动司) 举报。   二、认真做好出国(境)培训项目的立项工作   部组织的出国(境)培训项目由部内业务对口司局(包括部外局)负责提出,不 论经费来源和项目来源如何,只要不属于执行引进技术设备项目合同的国(境)外培 训或执行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或经国务院批准的部、委、直属机构与外方签订的多边 和双边经贸、科技、贷款或赠款等协议安排的出国(境)培训项目,都要由部引进国 外智力办公室会同部科技教育司和国际合作司组织专家评审,报国家外国专家局审定。 项目立项时,一要围绕实现交通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定出国(境)培训重点; 二要结合交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三是结合交通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的培养。要突出对交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出国(境)培训由 一般性培训为主向专业性培训为主的转变。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取消原定的对执行引进技术设备项目合同 的国(境)外培训和执行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或经国务院批准的部、委、直属机构与 外方签订的多边和双边经贸、科技、贷款或赠款等协议安排的出国(境)培训项目的 备案手续。部国际合作司将负责对以上两类项目进行登记,并在下达出国任务批件前 会签部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以加强对出国(境)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坚决杜绝利 用备案项目名义简化办理出国(境)审批程序,对违反国家规定的单位,一经核实, 将严肃查处。   三、积极开辟中长期出国(境)合作培训渠道   各组团单位选择国(境)外培训渠道,要以对口的国(境)外政府机构、科研部 门、知名院校和大型企业等为重点,并且要得到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认可,同时 要积极开展政府间人才培训工作的交流与合作。短期培训以增加感性认识,了解最新 技术发展动态和管理模式为主,中长期项目要以人才培养为主。今后要逐步减少短期 出国培训,增加中青年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中长期出国培训,以推动出国培训从过 去主要了解国外基本情况、掌握有关知识和信息,转到把握有关领域国际最新发展态 势,比较研究国外先进经验,培养交通人才善于用国际眼光观察问题、用国际规则处 理问题的能力。   四、认真抓好出国(境)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一是要制定科学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日程安排,注重在国(境)外培训内容的针对 性,选择对口的培训接待单位和权威的授课老师。对编造虚假日程和擅自不按既定的 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的行为一经核实,将严肃查处;   二是各单位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部门要对出国(境)培训人员严格把关,对 与项目无关的人员、超龄人员和外语水平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不得派出,要按照公开、 公正、择优的原则,按工作需要严格挑选培训学员,不得将出国(境)培训作为福利 待遇,坚决杜绝照顾关系、搭车出国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认真做好国内的预培训。在团组出国前,由组团单位组织学员集中培训相关 业务,聘请国内专家讲解国内外的有关情况和主要业务,特别是总结我国在拟培训的 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请部国际合作司和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的有关同志讲解出国 (境)培训的有关注意事项;   四是加强团组在国(境)外期间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预防和杜绝违 规、违纪现象。培训团组要认真填写《交通部出国(境)培训个人鉴定表》,部引进 国外智力办公室审核盖章后要将其寄至参加培训人员所在单位的人事(干部)部门, 作为重要的监督措施;   五是做好培训后的总结和国内外接待单位的评估。团组在回国后一个月内,由团 长负责将团组总结报告和《交通部出国(境)培训接待单位评价表》报部引进国外智 力办公室。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也必须在回国后一个月内结合本职工作,写出培训成 果及其运用计划的报告或论文,报所在单位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同时抄送 部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对不按时报送总结的团组,将至少暂停一年组团单位组织出 国(境)培训的资格。参加部组织的培训团组的所有人员如不按时报送培训总结,部 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将作为黑名单备案,5年内不得参加部组织的出国(境)培训。   五、加大出国培训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力度   提高培训成果和效益,实现出国培训由少数人受益向成果共享的转变。组团单位 和参加出国培训的人员要对出国培训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并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 强交流,使未能出国(境)培训的人员能分享培训成果,充分发挥出国(境)培训的 带动效应。对优秀成果部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将利用中国交通人才网站、中国交通报 和成果汇编等形式,不断加大出国(境)培训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   六、整合培训资源,实现出国培训由方式单一向形式多样的转变   加强和改进出国(境)培训工作,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处理好派出 和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境)外专家开展国内培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派出培训, 将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探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培训模式。   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人。一个 月内把本单位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及其通信地址,单位主管领导、部门领导、 具体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报送部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以便加强联系和监督。 附件:一、交通部出国(境)培训个人鉴定表(略)    二、交通部出国(境)培训接待单位评价表(略)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