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新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外经贸计财字[1999]第7号颁布时间:1999-01-11
1999年1月11日 外经贸计财字[1999]第7号
本部直属事业单位,各商会、协会、学会:
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6年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
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
预字[1997]288号),保证各单位按照新制度做好财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
通知如下:
一、关于新制度的执行范围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
度》是事业单位(包括社会团体,以下同)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守的行
为规范。各单位及下属各级独立核算单位,凡是未登记注册为工商法人的,应执行该
制度;凡是登记注册为工商法人的,应执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业财会制度,不执
行本制度。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关于财务管理的体制
实施新制度后,所有事业单位不再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
理单位之分,而是统一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的预算管理方式;同时,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再有预算内外之分,而是由各
单位预算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只是根据国家事业发
展计划及事业单位的特点,给予定额或者定项补助。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必须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在自身取得收入或资金的前提下,保证各项活
动正常进行。
各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加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内
部财务管理体制,充实财会队伍,完善内部财会规章制度。对各项财务活动应实行行
政首长负责制,在本单位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编制多、
财会工作量大的单位,要单独设置财会部门,并配备财会部门负责人;人员编制少、
财会工作量小而不具备单独设置财会部门条件的,要在有关部门中配备专职财会人员,
并在其中指定财会主管人员。各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的任免,必须按
有关程序,报部人事部门和财会主管部门同意。
各单位业务、后勤以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须设置财会机构的,其机构只
能作为单位财会部门的下设机构,接受财会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财会机构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凡是由于财会人员把关不严而出现
问题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事业单位应编制单位预算,并加强单位预算
管理。各单位必须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门以及我部的统一要求和规定,
编好单位预算。编制单位预算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另行通知。
四、关于专用基金的提取
新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应提取或设置的专用基金有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医疗基金和其他基金,不再提取事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周转(流动)资金和
后备资金,同时原提取折旧的单位也不再实行折旧制度。
各单位在提取修购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时,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
规定执行。修购基金暂按事业收入和营业收入的10%-15%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暂按年度收支结余的30%-40%提取。个别情况特殊的单位,需要调整上述提取
比例的,应报请我部核定后执行。
提取医疗基金,应按照单位职工人数及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人均支出标
准提取,凡纳入公费医疗或已参加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行社会统筹医疗的,不
得提取医疗基金,其职工医疗应按照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有关规定执
行。
提取或设置其他基金(如住房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等),应按照
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
工福利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各单位成立工会组织的,还应按照职工工
资总额的2%,按月向工会拨交工会经费。
五、关于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管理
预算资金是指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预算的各种资金,如行政性收费收入、罚
没收入和政府基金等。预算资金是国家财政资金,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各单位对
于依法取得或者代收的预算资金,必须作为应缴预算款入帐,及时足额上交财政,不
得分成、截留和挪用,并按规定编制预、决算。
预算外资金是指按规定应当上交财政专户管理的各种资金。预算外资金同预算资
金一样,是国家财政资金,不属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各单位对于依法取得的预算外资
金,必须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管理,凡是实行全额上交财政专户的,应全
部作为应交财政专户款入帐,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及时足额上交财政,严禁任何形
式的延迟、挪用和截留,待财政部门拨付本单位使用时,方可计入事业收入;凡是实
行按比例上交财政专户的,其应上交部分应作为应交财政专户处理,及时足额上交财
政专户,留用部分可作为事业收人人帐3凡是实行按收支结余上缴财政专户的,平时
可作为事业收入入帐,年终再按该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结余数额从事业结余中转出上
缴财政专户。同时,对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规定编报收支计划,并按规定用途使用该项
资金。
专项资金是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其他单位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
单独核算的各种资金。各单位对于取得的专项资金,应作为拨入专款管理,不得作为
单位收入入帐;对发生的专用资金支出,不得作为单位支出处理。同时,对专项资金
要按照拨款单位的规定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在项目完成后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
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拨款单位的检查、验收。对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要按
照拨款单位的规定办理。
六、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也是事业单位开展事业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
各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加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建帐、核算,由单位资产
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明确内部审批和管理权限。对购买、报废和转让固定资产,
凡按规定应报有关部门批准的,要首先报有关部门批准。报废和转让固定资产的变价
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全部转入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
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做到帐、卡、
物相符。年度终了,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数与帐面
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报废、转让等情况是否正常等,保证固
定资产安全、完整。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七、关于对外投资的管理
各单位对外投资,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的规定,并在不影响本单
位业务活动阶情况下进行。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批管理权限,凡是按规定应到有关部门办理备案或批准手续的,
首先应报有关部门备案和批准。对外投资的资金,必须是本单位有权自由支配使用的
资金和财产,不得使用应缴预算款、应上交财政专户款、职工福利基金以及其他专用
资金和专用物资。以实物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必须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按评
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对外投资的底价。
要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债权投资(指通过购买债券的方
式进行的投资)和非控股的经营投资(指出资兴办企业的投资)的收益要作为其他收
入处理,对控股的经营投资的收益要作为附属单位缴款处理。
八、关于会计核算
各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并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凭证、
会计帐簿格式及其编制和使用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减少或合并会计科目。对各
项收支、资金和财产必须全部纳入单位帐簿统一核算,不得帐外设帐或摘“两套帐”。
对各项经济活动,必须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会计期间、记帐方法和会计原则,进行帐务
处理。对收到的下一年度财政或上级单位的预拨款,不得作为本年度收入入帐,应作
为暂收款,待下年初再转作补助收入入帐;对预拨所属单位的下一年度经费,不得在
本年度作为支出入帐,应作为暂付款,待下年初再转作支出入帐。对财政或上级单位
应拨而未拨的资金,不得作应收应付处理。
各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
况,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按照我部的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具体格式和要求另行通
知。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外经贸部
直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要求,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凡是进行
会计电算化的,应符合《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
帐的,应经过我部批准。
按照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国家将逐步削减对事业单位的预算
开支。因此,各单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自收自支能力,继续做好各项工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