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投资价格法规 > 正文

国家计委、科技部关于印发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度)的通知(二)

计高技[2001]2392号颁布时间:2001-11-14

  40、计划生育药具   计划生育药具是满足人们计划生育需求、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物质基础。随着计 划生育知情选择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加安全、方便和个性化的避孕 节育药具新品种和新剂型。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和药物研究的发展,使计划生育药 具新品种不断涌现,提高了避孕药具的有效性,降低了副作用。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研制生育调节药具;生产米非司酮新剂型及开发米非司酮 新用途;发展第三代甾体激素避孕药的缓释、控释新材料和新剂型;发展新型医用高 分子材料用于生产高质量避孕套、避孕制剂;发展避孕疫苗。   三、新型材料   41、稀土材料及其应用   稀土是信息产业、绿色能源和环境保护等产业的重要支撑材料。我国稀土储量、 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已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高性 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制品、稀土催化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超大磁致伸 缩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稀土硫化物涂料及颜料的规模生产;加快发展高纯稀土氧化 物和高纯稀土单质分离提取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快稀土在钢铁冶金、有色金属、 玻璃、特种陶瓷、石油化工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42、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成套设备   由于异质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功能化和较低的成本及应用范围广泛,提高了传统 金属材料的发展潜力。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设铝-不锈钢、铝-钢、钛-钢、 铜-钢带液-固相复合工艺生产线,钢-不锈钢复合板坯离心浇铸工艺生产线,表面复合 精饰技术制备薄覆层(0.008-0.1mm)金属复合板带生产线;开发颗粒增强铝 基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连续包敷复合高速钢材料及制品,并 实现产业化。   43、工程塑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   工程塑料以其优良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建筑等行业具有广泛应 用,对增强性能、减轻重量及降低能耗等具有重要意义。而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改善 了其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对 PP、PE、ABS、PS、PVC等通用塑料进行改性,建设万吨级专用材料生产线及超高分子 量PE管材等产品加工生产线;建设万吨级酪交换法PC生产装置和PA11千吨级生产线, 逐步实现万吨级高绝缘性通信和电力电缆用、油气输送用聚烯烃管材料生产;加快氟 塑料成型加工及开发应用;完善并优化塑料电磁动态成型工艺,形成塑料电磁动态注 射、反应成型和塑化挤出设备系列化生产能力。   44、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   密封件是保证机械装备高效、长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件,其技术水平、 质量及性能直接影响配套主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我国密封材料及制品经过十多 年的发展和技术引进,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一般产品能满足各类主机的配 套要求,但高压、高速、精密、耐高温低温和耐腐蚀的密封件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轿车及中高档轻型车动力传动、减振、制动系统用密封材料及 制品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重大成套设备中高压、液压、气动系统用密封件;电 力设备中高温、高压机械密封;石化工业中高速透平压缩机非接触气膜密封;金属磁 流体动密封。   45、纳米材料和特种粉末及其制品   纳米材料因其纳米效应而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是目前科技发展重要热 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一 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开始产业化。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以纳米粉体材料、 纳米膜材料、纳米催化材料和纳米晶金属材料为重点,实现低成本、环境友好以及质 量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加快纳米材料规模化应用于信息、通信、医疗和环保等新兴产 业以及能源、交通、化工、建材、纺织和轻工等基础产业,改进性能,提高效率,促 进技术进步;加快发展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高温合金粉末以及高纯超细陶瓷粉体材料。   46、膜工程技术   膜工程技术在能源、电子、石化、轻工、医药、环保和有色金属工业等领域起着 重要作用。国际上,微膜和透析膜市场最大,气体分离膜已达到工业化规模,渗透汽 化膜、无机膜和纳滤膜等正在迅速发展。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及 成套装置,均相系列荷电膜及装备,聚烯烃类微滤膜及应用,液体脱气膜、装置及应 用。   47、镁铝合金材料   镁铝合金材料因其超轻超强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汽车以及家用 电器等领域,特别是便携式小型电器的关键结构材料,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近期产 业化的重点是:镁铝合金产品系列,线、板、带、薄板、铸件、异形材加工技术,后 加工成形技术及着色技术,相关的配套生产装备。   48、节能高效长寿高炉炼铁综合技术   我国生铁产量已连续多年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铁大国。今后相当长的时 期,我国炼铁将从过去主要靠新建高炉、扩大规模的增长方式转变到挖潜改造和大型 化,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增长方式。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将炼铁精料技术、高炉喷 煤技术、无钟炉顶、煤气回收利用、长寿生产技术与装备以及高炉生产专家系统等技 术进行系统集成,重点解决低渣量的精料技术、超高喷煤极限焦比炼铁和综合系统节 能技术,实现高炉炼铁的节能、高效、长寿生产。   49、高质量近终形连铸连轧技术与装备   近终形连铸以其接近最终产品尺寸、改善材料性能、生产流程短、投资省、节能 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优点,被誉为冶金科技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当今国际冶金界的一 个热点。目前,我国已建成三台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薄带连铸连轧、异型坯连 铸、连铸微细组织和均质化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 近终形连铸连轧攻关和方、板坯高效连铸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提高洁净钢、纯净钢生 产技术水平,结合利用低过热度浇铸、电磁冶金等控制微细凝固组织和均质化等技术, 实现薄板坯连铸高效化(拉速提高到6~8m/min)、微细均质薄带连铸连轧和 异型坯连铸连轧产业化。   50、新一代钢铁材料及关键设备   新一代钢铁材料以高洁净度、高均质和超细组织为特征,其强度约为目前普通钢 铁材料的一倍,使用寿命可达二倍。目前国内已系统集成了高洁净钢生产技术、高均 质凝固组织控制技术、形变诱导相变组织细化技术,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 键技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将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同时 解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问题,实现新一代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钢、合金结 构钢的工业化生产。   51、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及关键设备   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是针对我国高铝、高硅、低铁-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而提出的一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该方法生产流程简单,与我国现行的 混联法相比,具有降低能耗、节省投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等特点。近期产业化的重 点是:完善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实施关键设备国产化,逐步形成一套完整 的工业技术,建设30万吨年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产业化示范工程,并逐步在全 行业推广。   52、矿浆电解新技术及成套设备   我国有大量的多金属复杂矿,矿浆电解新技术对难处理低品位多金属复杂矿具有 独特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有价金属回收率高并基本消除污染。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进行高效、大容量、机械化和自动化矿浆电解槽的产业化开发,使矿浆电解新技术适 合于更多的矿石类型和更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提高整体装备水平,重点建设铅锌、铅 铜和锰银等金属矿矿浆电解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53、高效节能成套选矿新设备及选矿新药剂   我国选矿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大型化和自动控制方面 差距更大。近年来经过科技攻关,已开发出适合我国矿石性能和生产条件并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和一些高效、低毒的新型药剂。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针对典型 的铜、铁、钨、锡、钛矿山,组合应用高效低耗的大破碎比细碎设备、分级设备、重 选设备、浮选设备和数控加药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备,新型选矿捕收剂、调整剂、起 泡剂等药剂,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产业化。   54、白钨矿制取仲钨酸铵及硬质合金深加工工艺及成套设备   我国钨资源居世界首位。经过80多年开采,易处理的黑钨矿已进入中、晚期, 到2010年,除个别矿山外,大部分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因此,以白钨接替 黑钨资源迫在眉睫。我国硬质合金产量及钨出口量虽均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深加工程 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每年仍需花大量外汇进口硬质合金深加工产品以满足要求。 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高钼白钨矿生产高纯仲钨酸铵(APT)的工程化技术;超细碳 化钨粉及超细晶硬质合金牌号系列化及工业化生产技术与装备;高精度、高性能硬质 合金刀具、耐磨及异型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硬质合金深度加工技术及设备;硬质 合金表面改性处理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新型电工合金材料。   55、大中型乙烯裂解和分离装置   乙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目前国内乙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装置规模小, 原料偏重,经济效益差。我国已先后成功地开发了系列CBL型乙烯裂解炉和乙烯分离 工艺。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推广10万吨/年大型裂解炉,并用于对现有 30~45万吨/年乙烯装置的扩能改造和新建的大型乙烯装置;继续开发 15万吨/年大型乙烯裂解炉;推广应用大中型乙烯分离工艺及配套的丁二烯抽提、 碳五分离和裂解汽油加氢芳烃抽提等装置。   56、重交通道路沥青   随着我国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和城乡建设的发展,道路建设的等级比以前有明显提 高。因此,优质道路沥青的供应问题成为沥青市场的焦点。发展我国重交通道路沥青 产业,使重交通沥青立足国内,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 点是:以较成熟的技术逐步形成重交通道路沥青规模化生产,包括用好国内不多的环 烷基原油资源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和充分利用国产重油和进口含硫原油生产质量良好 的AT-70、AH-90等牌号的重交通道路沥青,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使 重交通道路沥青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57、油田化学品   油田化学品贯穿石油生产的全过程,对增加产量、提高采油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三次采油需要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油剂,耐高温和耐盐聚合物驱油剂及新型驱油 用表面活性剂;我国原油的特点是含蜡量高,中长输油管线需高效清防蜡剂和降凝降 粘剂;三采出来的油水微乳液也需要大量的原油破乳剂。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为配 合东部油田三次采油、西部油田钻探以及石油长距离输送的需求,逐步实现系列油田 化学品规模化生产,重点是万吨级耐高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万吨级新型钻井液用 化学品,万吨级高效清防蜡剂和降凝降粘剂,千吨级高稳原油破乳剂等。   58、造纸化学品   造纸工业是以纤维为原料的化学加工工业,在制浆、漂白、打浆、抄造及成纸加 工等整个工艺加工过程中都离不开化学品,造纸化学品能赋予纸张各种优异性能,对 于提高纸张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不足的国家, 在造纸纤维原料结构中,主要使用非木质纤维造纸(占纤维原料的70%)。近期产 业化的重点是:针对我国造纸工业大量采用非木材纤维及二次纤维为原料的国情,努 力实现系列造纸专用化学品的产业化,重点是2万吨/年造纸专用增强剂产业化装置、 万吨级涂布纸用专用化学品、万吨级造纸用树脂障碍控制剂、2万吨/年高留着型淀 粉表面施胶剂等。   59、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及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子午线轮胎具有高速、安全、节油、耐磨、长寿命等特点,是轮胎工业发展的方 向。目前我国对子午线轮胎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年产100万 套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天然橡胶专用胶及其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1万吨/年以上子 午线轮胎用改性尼龙帘子布、高模低收缩聚酯帘线纤维,5000吨/年丁苯吡胶乳, 3万吨/年硬质新工艺炭黑,1.5万吨/年软质新工艺炭黑,1.5万吨/年溶聚 丁苯橡胶及丁基橡胶,3000吨/年助剂新品种等新型原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子午 线轮胎成套设备制造。   60、化肥生产装置改扩建综合技术   化肥是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对化肥生产提出了新的 要求。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采用新型水煤浆加压气化及气体净化技术在年产 10~18万吨合成氨中型化肥厂建设示范装置;用无堆置熟普钙连续生产工艺,选 择年产普钙5万吨以上规模装置进行改扩建示范;用高效单槽单浆磷酸萃取技术,扩 大料浆法磷铵装置生产能力;用兑卤脱钠-控速分解工艺制取优质氯化钾技术,磷石 膏转化法生产优质K2SO4技术,以芒硝、钾长石为原料制取优质K2SO4技术,建设工业 化示范装置;提供各种不同种类的复、混肥及作物专用肥的生产技术和装置。   61、低品位、难选铜(镍)矿和锌矿的直接提取技术   我国铜金属保有储量虽然有7000万吨左右,但大部分是低品位、难处理矿石, 用常规工艺方法不能经济有效地回收。几十年来,大量低品位氧化锌矿不能有效利用 而被堆放和废弃。近年来,随着湿法冶金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不仅在铜的提取技 术上取得突破,而且在低品位氧化锌矿的湿法冶金技术方面也有较大进展,从而使这 部分矿石可以采用多种湿法冶金方法直接提取,而且生产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的火法提 取工艺。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针对我国铜矿和锌矿资源的特点,以大型骨干企业为 依托,采用先进的湿法冶金工艺(如生物浸出、堆浸、地下溶浸、搅拌浸出和溶剂萃 取),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规模,使我国的铜、镍和锌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62、海绵钛现代生产技术及成套装备   钛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冶金、化工、能源和建筑等领域,用量不断增加,预计 2005年我国对海绵钛的需求将达到7000吨,而我国现有海绵钛的年生产能力 仅为2800吨,且单体设备小、能耗高,不能满足我国钛工业发展和钛应用的需要。 近十年来,围绕着海绵钛的生产工艺和成套装备的大型化,研究开发成功了一批成果, 具备了实施产业化的条件。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110KA大型无隔板镁电解槽及氯 气闭路循环,直径大于2米沸腾氯化炉技术,8-10吨级海绵钛真空还原炉技术, 矿物油连续除矾技术,海绵钛厂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建设 5000吨/年海绵钛产业化示范工程。   63、盐湖提锂技术   我国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锂资源,资源量达783万吨。青藏盐湖锂占我国锂总 量82%,约占世界1/5以上,尤以西藏锂盐湖品位居全国之首。锂作为高科技和 军工的重要材料,近年来用量越来越大,应加快盐湖提锂技术的产业化。目前我国已 研究成功在碳酸型盐湖矿卤水中提取锂盐的中试技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设年 产千吨级碳酸锂生产线和千吨级高纯氯化锂生产线,生产高纯金属锂及相关产品。   四、先进制造   64、网络化制造   网络化制造是按照敏捷制造的思想,采用因特网技术,建立灵活有效、互惠互利 的动态企业联盟,有效地实现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资源的重组,从而提高企 业的市场快速响应和竞争能力的新模式。它正对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着巨大 的影响。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立企业资源信息网和相应的企业核心信息、产品、 图形和技术资源等分布式数据库;形成支持网络化制造的Web运行平台;适时在3-5 个典型行业实施网络化制造示范工程。   65、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开放分散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   全开放分散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是提升传统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高技术产品,现场 总线技术是实现控制系统开放、分布的重要基础。我国在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 布式控制系统及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的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具有了 产业化的基础。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适应多种现场总线标准和能利用Internet的综 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检测与控制仪表;适用于多种现场总线 集成的各种软件产品;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与执行机构;建立应用示范工程。   66、新型传感器   传感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新型传感器不仅追求高精度、 大量程、高可靠、低功耗和微型化,而且向着集成化、多功能和智能化发展,以满足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需求。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性能好、技术先 进的位移、力敏、磁敏、光敏、热敏、气敏、湿敏和离子敏传感器及红外传感器、光 纤传感器等的规模化生产。   67、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型工艺及设备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依赖于先进的关键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发展。近些年来,我 国在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型工艺技术与装备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近期产业化的 重点是:精密零部件加工成套技术(如精密轴承、高速齿轮等);近净成型工艺(如 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精密冲压)的成套技术应用;快速原型成套技术与装备的工程 化;相关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及优化软件的推广应用;模具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产业化。   68、激光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   激光加工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工艺灵活多样、加工精度高、质量好、生产清洁、 易逐步实现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等优点,可以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焊 接、表面处理、打标、打孔及微细加工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对已掌握的技术与 工艺进行系统集成和设备配套,加快激光加工成套设备的规模化生产,特别是性能稳 定的大功率激光器、大型轧辊表面强化成套设备、激光精密加工工艺与成套设备、激 光切割和薄钢板拼焊成套设备等。   69、数控机床及开放式数控系统   机床是制造业的基础设备。机械加工行业对高质量数控机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迫切要求对我国传统机械加工行业进行数控化改造。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高质量的 车、铣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的规模化生产;高精度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可重组柔性数 控机床生产线、特种数控机床的生产;广泛应用CAD/CAM软件,实现与数控系统的集 成。   70、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随着我国制造业特别是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制 造业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出迫切需求。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装备对提高产品质 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已具有小批量生产能力。近期产 业化的重点是:喷涂、焊接、搬运、装配和检测机器人及其周边设备和控制系统,建 立相应的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应用工程。   71、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变频整流装置   电力电子技术是高效节能、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而电力 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与基础。近年来,我国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整 流装置的研究开发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形成中小功率 单管、功率模块和智能模块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实现非穿通型 50~200A/1200~1600V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芯片及模块产业化;形成 3~6KV、300~500KVA变频调速装置和200KVA以下变频电源产品的规模化 生产,逐步实现Ф100mm、4500V、2000A大容量晶闸管产品的产业化,满 足直流输电和电解电源以及三峡工程备品备件的需要;形成高速斩控型无功动态补偿 /滤波装置、高压大功率无谐波污染的变频调速机组的产业化,并大量应用于电气化 铁路、大型火电厂风机和水泵;逐步实现电气化铁路专用的27KV、1500KVA装 置,10~35KV的通用型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和 全数字控制交流调速装置;高压大功率调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72、汽车关键零部件   汽车关键零部件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经济性、安全性、舒 适性以及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引进,我国在汽车关键零部 件的开发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按照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大力 发展轿车、微型车和轻型车关键零部件的规模化生产技术,重点是轿车自动变速箱、 高性能刹车材料、安全气囊、电喷系统、新型汽车空调系统、大型覆盖件和车身设计, 小排量高性能汽油机以及4~7升中重型车用柴油机和12升大功率重型车用柴油机 及关键零部件。   五、先进能源   7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并推广生物质能、风能、太阳 能、氢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 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完善并推广现已基本成熟的生物质气化发电和供气技术, 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生物质燃烧供热发电和中热值生物质气化集中燃气供应示范;完 善600KW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及生产技术,引进并开发兆瓦级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形成200W~20KW独立运行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生产 能力,完善中小型独立运行风电、光电及其互补发电系统技术,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生 产;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特别是太阳能热水 器的系列化、标准化,提高质量,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加快开发中高温太阳能发电设 备。   74、高性能电池及材料   目前我国高性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生产规模小、产品的稳定 性和一致性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镍氢电池、液态锂离子电 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和高性能全密闭铅酸电池的原材料及配套 件;实现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理离子电池、高性能全密闭铅酸电池及氢燃 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75、煤炭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及装备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高产、高效、安 全、集约化是原煤生产和煤炭洗选、配煤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煤炭企业现有技术 装备水平仍较为落后。要通过工艺和装备的有机配套和优化组合,实现采煤、掘进、 运输和提升等主要工艺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煤炭工业发展和安全、环保的要 求。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为大中型矿井提供适应我国煤矿地质和生产条件的新型成 套生产装备,包括高产高效综采机械、快速掘进和机械化支护、安全技术装备等,逐 步形成批量制造能力,提供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示范矿井技术;加速推广应用大直径 重介旋流器、大型动筛跳汰机、空气重介和复合式干法选煤机等高效洗选、配煤装备, 形成从设计、设备制造、模块组合式安装到运行管理的总体工程能力。   76、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及成套装备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石油 工业的整体水平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勘探对象的 地表、地下条件越来越复杂,大多数油田处于开发后期,注水效果变差,要求加快发 展勘探开发工艺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可采储量和油田采收率。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山地、沙漠、浅海和深海等复杂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新技术;水平井、侧钻水平 井、大位井和欠平衡等钻井综合配套工艺技术;发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与装备、复杂 深井钻井技术与装备等;在推广聚合物驱技术的同时,发展复合驱工业化应用配套技 术与装备,并形成一定规模;在海上采油平台及其配套设施的系列化方面,形成我国 自己的规范、标准,发展新型半潜式钻井平台、新型浮式生产储油轮(EPSO)及海洋 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加速产业化进程。   77、油品加氢技术及装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油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迫切需要采用加氢技术,以改善油品质量,提高轻油收率。近期产业化的重 点是:开发具有高抗氮能力、产品质量好及操作灵活等优点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和相关 技术,在现有装置上推广应用;加快中压加氢裂化技术、柴油深度脱硫加氢技术等的 推广应用;建立20万吨/年级润滑油加氢处理装置及配套设施;建设20~40万 吨/年级稠油、渣油悬浮床加氢工业示范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大型工业示范装置。   78、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据估算,我国埋深在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0~35×10的12 次方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我国能源 结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高效益、 低成本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业化应用技术、煤层气规模开发与采煤一体化技术等;在 已取得煤层气勘探突破的地区,对煤层气进行商业化开发、利用,形成煤层气开发示 范基地;建立全国煤层气资源数据库,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特点的新型煤层气勘探、开 发、生产和利用体系,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79、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系统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中所占比例达70%左右,而且这一比重在未 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煤炭的转化利用率较低,燃煤排放物 已成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发展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实现自主设计的100MW级循环流化床 锅炉及辅助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引进和开发200~300MW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设计与制造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加快适合不同燃煤发电系统的低Nox燃烧技术的 产业化;提高300MW热电联产机组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   80、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和空冷机组   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污染、节约资源是今后火电机组的发展方向。发展大容量超 临界机组和空冷机组是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在我国已具备生产600MW大型火电成套设备的基础上,完成600MW超临界火电机 组及成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逐步使600~10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形成系列产 品;引进技术,加快开发超超临界机组;加强空冷系统设计和空冷元件的设计与制造 技术开发,降低成本,形成600MW空冷机组的设计、生产能力,加快空冷机组在富 煤缺水地区的应用示范。   81、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   我国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近4亿千瓦,而目前仅开发利用了 资源总量的17%,发展潜力巨大。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大型混流式机组、贯流式 机组及抽水蓄能机组等各类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主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完成 混流式大型机组及2万千瓦以上贯流式机组、10万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机组的设计 与制造,形成200万千瓦大型水力发电机组的年生产能力。   82、洁净煤技术   我国的石油资源十分紧缺,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地位长期不会动摇,而燃煤是我国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是解决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根本 出路。洁净煤技术包括煤的生产加工、清洁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方面。近期产业 化的重点是:先进的煤炭洗选装置;大型水煤浆生产装置,水煤浆应用专用设备及高 性能水煤浆添加剂;型煤加工与利用设备;大型煤炭气化及煤、化、电多联产装置; 结合百万吨级煤炭液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增压循环 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煤炭地下气化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技术的产业化前期 工作。   83、核电技术及成套设备   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也是当前世界上唯一技术成熟的可大规模提供 电力的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对促进我国能源多元化、电力结构的优化以及保证我国能 源合理开发和供应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结合核电工程的建设,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降低 造价,提高系统成套设备设计、制造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水平,增强核电技术的 竞争力,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目标。   84、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天然气发电可改善能源供给结构。燃气轮机发 电是一种洁净、高效和经济的电源,造价仅为常规煤电的1/2~1/3,具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显著的效益、突出的环保优势等特点。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依托西气 东输燃气电站工程,完成100~300MW等级燃气轮机的技术引进,实现燃气轮机 国产化;小型燃机技术在进一步示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热电联供、热电冷联供系统 以及车载移动式电站。   85、直流输电技术与成套装置及电力自动化设备   直流输电技术是解决高压、大容量、长距离送电和异步联网的重要手段,随着我 国电网的不断发展和全国范围内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西电东送重大工程的建设, 直流输电技术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500KV直流输电系 统及设备的设计技术,直流控制保护、换流阀、换流变压器、阀控及站控设备、交直 流滤波设备、交直流开关场设备、阀厅设备、远动通信设备等关键设备;先进的变电 站、配电网综合自动化装置,水电站自动监控装置等。   86、西气东输相关技术与装备   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化学工业的升级以及发展 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西气东输工程长达4000公里,为保证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行, 必须利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作为建设和运行的依托。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天然气勘探 开发新技术及成套设备,盾构机械装备,管道监测机器人,网络监测系统、控制系统 及装备,天然气脱硫、脱水技术与设备等。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