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5号颁布时间:1995-08-29
(1995年8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5号公布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章 体育社会团体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
的发展。
第三十七条
各级体育总会是联系、团结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应当在发展
体育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三十八条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以发展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任务的体育组织,代表
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
第三十九条
体育科学社会团体是体育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组织,应当在发展体育科
技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四十条
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管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
际单项体育组织。
第六章保障条件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
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第四十二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
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体育
资金。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对以健身、竞技等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
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
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
一安排。
城市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
乡、民族乡、镇应当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
第四十六条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
人实行优惠办法,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
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
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四十七条
用于全国性、国际性体育竞赛的体育器材和用品,必须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指
定的机构审定。
第四十八条
国家发展体育专业教育,建立各类体育专业院校、系、科,培养运动、训练、教
学、科学研究、管理以及从事群众体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依法举办体育专业教育。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在竞技体育中从事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和体育规则的行为,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
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
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利用竞技体育从事赌博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协助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活动,
并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有贿赂、诈骗、组织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五十二条
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
任。
有前款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
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在体育活动中,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的,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
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体育资金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
还被挪用、克扣的资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
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 则
第五十五条
军队开展体育活动的具体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第五十六条
本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