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政监督与法制建设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7号颁布时间:1996-10-29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十二次会 议通过 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7号公布 自1997年3 月1日起施行) 第五章 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第三十一条 本法所称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 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 第三十二条 禁止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机 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防治环境噪声污染。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 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 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第三十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 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建设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轻轨道路, 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的措施。 第三十七条 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 在车站、铁路编组站、港口、码头、航空港等地指挥作业时使用广播喇叭的,应 当控制音量,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九条 穿越城市居民区、文教区的铁路,因铁路机车运行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当地城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铁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划。铁路 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四十条 除起飞、降落或者依法规定的情形以外,民用航空器不得飞越城市市区上空。城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航空器起飞、降落的净空周围划定限制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减轻、避免航空器运行时产生 的噪声影响的措施。民航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四十一条 本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 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四十二条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 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 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情况。 第四十三条 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 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 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十四条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 客。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 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 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 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四十七条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 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 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 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 令停业、搬迁、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县级以 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产、销售、进口禁止生产、销售、进口的设备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 闭。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未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进行产生偶发性强烈噪声活 动的,由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五条 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 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 弄虚作假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 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五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 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当地公安 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机动船舶有前款违法行为的,由港务监督机构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 罚款。 铁路机车有第一款违法行为的,由铁路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 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生严重干 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 可以并处罚款。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使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从其决定。 第六十一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 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 人可以向人良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二条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 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 (二)“噪声敏感建筑物”塔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 安静的建筑物。 (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 住宅为主的区域。 (四)“夜间”是指晚22点至晨6点之间的期间。 (五)“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和摩托车。 第六十四条 本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198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同时废止。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