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

颁布时间:1998-10-20

     1998年10月20日 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 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 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抗洪救灾工作的重点将转到灾后重建上来。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 有序流动工作,对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地区和部门特别是 灾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通力合作,抓好落实, 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工作。同时,要总结近几年工作的经验,做好组织民工 有序流动的工作,防止灾区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灾后重建工作的 顺利进行。 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 今年我国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使受灾地区农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受灾 人口多,灾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如果发生受灾群众大规模盲目外流, 不仅会影响灾后重建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还会给春运带来新的压力。为贯彻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部署,确保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切实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对灾区恢复生产、重建 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灾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灾区各级政府要把做好这项工 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并指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 要牢固树立就地安置为主的指导思想,把农村劳动力的使用和安排列入当地灾后重建 和发展经济的总体计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保证灾区生产自救与 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在此前提下,根据城市和经济发 达地区的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引导灾区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工作,当务之急是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保证受灾群众能够安全过冬,这是防止盲目外流、保障灾后重建的前提。各级政府和 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受灾群众吃穿住医的基本需要。民政部门要把保证受 灾群众过冬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落实受灾群众的过冬住房 和采暖保障;卫生部门要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帮助受灾群众防病治病,确保大灾 之后不出现大疫;公安部门要有重点地做好灾区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 动,为灾区群众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搞好灾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 灾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组织农村劳动力尽快抢整水毁农田,抢种补种,恢复 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生产,把农业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要组织和鼓励灾区农民 搞好秋冬种和冬季农业开发,做好农作物品种布局、耕作制度改革、栽培技术推广等 方面的工作。要组织劳动力及时整理土地,抓紧维修受淹农机,并切实帮助灾区农民 解决好春播种子、化肥、农药等供应问题,力争全面恢复农业生产。要引导和扶持农 村劳动力发展副业生产,利用当地资源,发挥传统生产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广开就 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 四、认真实施受灾地区水利工程建设 灾区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把受灾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 置的重要渠道,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兴利除 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合理安排劳动力,兴起一个水利建设的高潮。 要尽快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加大投入,加快工期,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复水毁设 施。灾区水利建设要优先使用灾区农村劳动力,重点安排还林、还湖和还牧地区的农 村劳动力。要尽快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疏浚河道、清理河障、加固堤防、封山植树和 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并根据工程的要求加强技能培训,保证建设质量。同时,可组 织部分劳动力,成立专业性水利建设和维护队伍,承担经常性的水利建设和维护任务。 五、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相关产业 灾区各级政府和建设、铁道、交通、电力、粮食等部门和单位,对灾区需修复和 新建的铁路、公路、通信、电力、环保、粮库等基础设施,要早规划、早部署,抓紧 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尽快施工,并尽量吸收灾区农村劳动力。灾区周边地区实施的 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也要尽可能优先安排灾区农村劳动力。劳动保障部门要与建设等 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灾区已有劳务基地的作用并因地制宜建立新的劳务基地,根 据要求开展技能培训。各地也要发展一些与生产自救相关的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扩 大就业渠道。 六、做好移民建镇工作,搞好小城镇建设 灾区各级政府要将重建家园与建设小城镇、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计划、建设 等部门要搞好小城镇规划,优化小城镇经济结构,增加小城镇就业机会。对受灾地区 的群众住房、学校、卫生院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等,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一次规划, 分步实施。公安部门要配合移民建镇,制定相应政策,做好移民落户工作。劳动保障 部门要结合小城镇的新建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制定与小城镇发展相配套的劳动力资 源开发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移民就业工作。灾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结合受 灾地区乡镇企业生产的恢复、调整和发展,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布局,尽可能把受灾 地区的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并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抓好市场和产品开发,提高 企业效益,鼓励企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七、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灾区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做好就地安置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和经济 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制定劳务输出计划,通过建立劳务基地、签订和执行 劳务协议、定向输出劳务、相邻省区的周边劳务协作等,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劳动力有 序流动。要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并 积极做好对盲目外流人员的疏导和劝阻工作。劳动力输入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劳 动力的宏观调控,今年后3个月到明年3月份,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再新招收零散的农 村劳动力。确实需要招收农村劳动力的,应当经地(市)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批准,通 过劳务协作来实现,并优先考虑灾区劳动力。对在城市有工作岗位的灾区民工,要求 其返乡探亲后不要携带新的人员外出。对盲目流入城市的人员,要做好劝返工作。要 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严厉查处私招乱雇农村劳动力、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其他扰 乱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收集信息,分析和预 测灾区劳动力流动情况,做好信息的通报和反馈工作。 八、切实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 为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地区各级政府要统一 认识,通力合作。要运用近几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积累的经验,继续实施以往春 运期间加强组织管理和调控民工流量的有效措施,劳动保障、计划、经贸、公安、民 政、铁道、交通、农业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 公安部门要做好重点地区和路段的安全防范工作,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维护社会秩序。 铁道和交通部门要加强铁路和交通运输计划管理,搞好运力的组织调度,对劳动力输 出和输入的重点地区、客流集中的运输线路,要预留运力,制定多种应急方案;要狠 抓各项交通安全措施,严禁扒乘货物列车,确保交通运输工作顺利进行。民政部门要 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和对盲目外出受灾群众的收容遣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制 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职责,统筹安排,抓好落实,对春运期间劳动力流量大 的城市和地区,要实行重点监控,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九、抓好以工代赈和相关政策的落实 灾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要大力开展以工代赈,把以工代赈同兴修水利、 农田整治、交通建设、生态综合治理、草原治理等结合起来,同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 场结合起来。计划部门安排以工代赈的资金要重点向灾区倾斜。对超标准使用义务工 和积累工,应支付报酬,其水平应不低于当地劳务报酬标准。有关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要大力支持灾后农业、养殖业以及乡镇企业恢复和扩大生产,积极发展农村住房信贷, 扶持灾民建房。受灾群众的口粮主要通过以工代赈、“借粮还粮”等办法解决。 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就地安置 灾区农村劳动力的政策,使大部分灾区农村劳动力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要通 过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灾区农村劳动力不再盲目外流,已盲目外出的人员 也能尽早返乡,特别是要激励灾区广大群众,继续发扬抗洪精神,艰苦奋斗、自立更 生,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争取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