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深入开展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意见的通知

颁布时间:1996-03-28

(1996年3月28日) 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深入开展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 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深入开展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意见 1992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严厉打击生产和经 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了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 为(以下简称“打假”)工作的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 不止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区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必须进一步采取更加坚决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打假”工 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九五”期间“打假”工作的总体要求 “九五”期间全国"打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和 健全的法规体系,从根本上遏制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活动为目标,以有关 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药品、食品、农资商品、建筑材料为 重点,分工负责,联合作战,严格执法,堵源截流,整顿市场,查处大案要案,强化 打击力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1996年和近期要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商业企业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各商业企业特别是销售额达亿元以上的商业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库 存、在销商品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纠,重点清查标实不符、以次充好、掺杂使假、 短斤缺两的商品。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各地"打假"办公室组织抽查,抽查面不少 于30%,抽查结果要通过新闻单位公开发布。对抽查中发现的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严 重的商业企业要从重从严处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者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二)继续整顿各类商品市场。 要大力整顿商品市场的经营秩序,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严重的商品市场进行限期 重点整顿。对限期整顿不见成效的市场要坚决关闭,并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整顿 的主要内容是:商品市场是否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销售商品有无合格证、 生产许可证、厂名、厂址等;市场有无主管部门;市场有无监督管理机构或人员以及 各地确定的其他需要整顿的内容。要在整顿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强对 城乡结合部、商品集散点、交易批发市场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生产或经销假冒伪劣 商品的窝点。 (三)限期整顿重点地区。 广东、浙江、河北、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是限期整顿的重点地区,四省人民政 府应制订限期整顿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打假”工作。其他 地方人民政府也要根据当地生产或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的情况,确定限期整顿 的重点地区。全国“打假”办公室要组织力量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抽查。 (四)对七类重点商品进行专项“打假”。 第一,查处假冒伪劣药品(包括中西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第二,查处假 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商品;第三,打击棉花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第四, 查处假酒和劣质饮料、劣质食盐、劣质食品;第五,查处假冒名牌卷烟;第六,查处 伪劣机械和电器产品;第七,查处伪劣建筑材料。 (五)继续查处大案要案。 要把查处大案要案作为推动“打假”工作的重要手段。每年除国家确定抓办10 个左右的大案要案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那些生产或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 活动严重的地区,也要确定若干个大案要案,抓住不放,一查到底,依法从重从快惩 处。 (六)依法保护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依法严惩生产和经销假冒名优产品的企业、团伙和个人,加大对名优产品的保 护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根据名优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的线索,通过调查研究,向 全国"打假"办公室选送一批假冒名优产品的案例,作为全国查处的重点,统一部署, 区域合作,分头实施,集中打击。 三、采取切实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打假”工作的领导,切实负起责任。深入开展“打假” 工作,关键在于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人特别是县(市)、乡(镇)政府领导人的认识和 决心。要逐级建立“打假”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地区的政府领导人要落实限期整顿 目标责任制。对在限期内未达到整顿目标的,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人的责任。对阻碍 “打假”工作,纵容、支持、包庇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领导人,要给 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各地政府对“打假”工作办案所需的经费, 要积极支持,予以保证。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我监督的约束机制,对本行业企业生产或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 法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协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铲除生产或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国 有商业部门、供销合作社要严格把好商品采购关、验收关、入库关、销售关,堵住假 冒伪劣商品流入主渠道。 (二)严格执法,加大力度。 为加大"打假"工作的力度,从严执法,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以罚代刑的状况。今后,对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立即查封实物、 作案场所和工具,并及时依法通知银行冻结违法单位和个人的所有银行帐户,情节严 重、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构成侵权的,侵权人应当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造成人 身安全、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被害人损失。 对国家公务员、医疗机构人员、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以及从事其他公 务的人员,因收取回扣或变相回扣等费用而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要依法从严查处。 (三)分工协作,联合“打假”。 要继续加强“打假”工作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尽其责,通力合作, 综合治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依法行政,并在 “打假”工作中与司法机关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提高"打假"工作的整体效能。 企业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卫,与侵权行为作斗争,可以组织力量明 查暗访,积极向执法部门提供假冒本企业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的线索,配合搞好查 处工作。 要充分依靠、发挥社会团体和各种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 力量参与“打假”工作。 各地要建立“打假”举报制度,积极鼓励群众举报,并严防对举报人员打击报复。 对在举报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四)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要积极探索监督管理市场的办法,加快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制止生产和经销假 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活动。 要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当前,特别要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 业及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坚决取缔未经登记注册的企业。 鼓励生产名优产品的企业采用防伪技术,并加强对防伪技术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 对印制假冒商标标识和认证标志、优质标志、食品标签、生产许可证等各种商品 质量标志的单位或个人,一律吊销其营业执照,并依法从严查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广告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对药品、食品、医疗器械、 农药、兽药等商品广告的审查,严禁利用虚假广告推销假冒伪劣商品。 (五)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要继续做好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先进经验,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质 量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大力表彰那些勇于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及与 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作积极斗争的好人好事。   深入开展“打假”工作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客观要求,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 稳定三者关系的需要,也是直接关系到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广大 人民群众对“打假”工作呼声很高,并寄予厚望。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以对国家、 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切实抓好“打 假”工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