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关于印发《依法没收、追缴文物的移交办法》的通知

文物保发[1999]017号颁布时间:1999-04-05

     1999年4月5日 文物保发[1999]0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厅(局)、公安厅 (局)、各直属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局、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   为了保护国家文物,维护法律尊严,妥善解决执法部门向文物管理部门移交 在执法过程中追缴文物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 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特制定了《依法没收、追缴文物的 移交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文物局   财政部   公安部   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九年四月五日 附:依法没收、追缴文物的移交办法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二、三十七、三十 八、三十九、四十四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移交的文物,系指各级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 中依法没收、追缴的除依法返还受害人以外的所有文物,包括珍贵文物和一般文 物。依法移交的文物属于国有资产。   三、本办法规定的负责移交文物的执法部门,系指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中依 法没收、追缴文物的各级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海关等执法部门(以下 统称移交部门)。   四、本办法规定的负责接收文物的部门,系指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以下简称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经国家或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地、 市、县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国有博物馆可具体承办文物接收事宜(以下统 称接收部门)。   五、依法移交文物的移交和接收,在结案后应立即全部无偿移交给接收部门。   六、移交部门应负责移交前的文物安全和保护工作。移交部门如果在结案前 不具备保证文物安全无损的安全防范条件、防止自然力损害的保管条件和修复的 技术力量,或者自没收、追缴之时起已逾一年未能结案的,应将文物及时移送接 收部门指定的国有博物馆暂存。暂存单位应负责文物的安全,并为执法部门对有 关文物的取证提供方便。   七、移交部门向接收部门移交文物,接收部门应及时组织国家或省级文物鉴 定机构对移交文物进行鉴定,造具文物登记清单并评定级别。移交时由交接双方 及承办机构负责确认移交文物登记清单,履行实物查点、交接和签字等完备手续。   八、交接情况每年年终由省级执法部门和接收部门汇总,分别向公安部、海 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有关执法部门和国家文物局报告,并报财政部备 案。   九、接收的移交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或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文物保护、 研究和利用等需要,指定具备条件的国有博物馆收藏保管,其中,一级文物应由 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当地重复品较多的文物,可以由国家 文物局组织,在跨省区的国有博物馆之间进行交换、调拨。确实没有收藏价值的 一般文物,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根据归口经营,统一管理的原则投入流通,办 理文物标的的鉴定许可事宜,由国家文物局或指定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 托具有文物拍卖经营资格权的拍卖行进行拍卖,所得收入全部缴拍卖文物所在地 的省级财政部门。   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奖励的规定,除 执法部门对办案有功者予以表彰外,对移交文物总体价值较高、保护文物作出突 出贡献的执法部门或单位,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将鉴定结论如实报告其上级主管部 门或人民政府,提请予以奖励。   十一、各级财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海关要加强对 执行本办法的行政监督,违反本办法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其 刑事责任。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