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甘肃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工作暂行办法

甘政办发[1999]27号颁布时间:1999-06-10

     1999年6月10日 甘政办发[1999]27号   一、为识财源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   1.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在县级财源建设、发展农林 特产重点县、财政综合实力“十强县”等财源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 促进了地县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但应该看到,我省大部分地县财政依然非常 困难,后续财源乏力,现有的财源项目质量和效益较低,一些财源建设项目经受自然 灾害和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差,特困县财源建设基础相当薄弱,财政自给水平十分低下。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府职能和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 深刻的变化。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生 产经营性领域和竞争性领域。政府主要通过运用财政经济杠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 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个人增加对财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3.现行财源建设工作的一些做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源建设工作的要求。政 府直接参与财源建设的项目决策和资金投入,政企不分,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产权不明晰,国有资本金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难以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 进行资产重组,存量资产不能实现优化配置;现有财源建设资金一方面总量不足,投 入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多头管理、投入分散、形不成整体效益等等,严重制约我省财 源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   4.财源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壮大地方 经济实力,促进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实施,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效益优先、择优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 的导向作用,采取贴息、垫息、借款、社会中介机构担保、以奖代补、税收返还等方 式,建立集中使用、滚动发展的财源建设资金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财源建设资金使用 效益,进一步夯实地县财政经济基础。   5.财源建设的预期目标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同 步;到2002年,大部分地县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困 难地县财政状况明显好转。   6.突出扶优扶强,支持企业挖潜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扶持有市场、有效益 的地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生产,促进优势企业和小而精、小而专的企业"小巨人"发 展。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地县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拍卖、 租赁等形式,促进所有制、地区、行业之间资产、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联合, 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资产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培育 名、优、特、新等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利税率的产业和产品生产发展。   三、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促进财源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7.建立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目前用于财源建设的各类资金要统一纳入财源建设 专项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与财源建设相关的各类专项资金要注意向财源 建设项目倾斜,逐步增加财源建设投入总量。为保持财源建设工作的连续性,"九五" 期间已签订责任书的各类财源建设项目可继续执行,但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方式要适 当进行调整。   (1)现有可用于财源建设的各类资金,要改变按部门和所有制划分、分散管理 的传统做法,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择优选项、提高整体效益"的原则,统筹用 于支持财源建设。   (2)从今年起3年内,省属企业按国家规定税率缴纳的所得税中,超过所得税 应税所得额15%部分,由省财政集中用于扶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生产。   (3)各级政府、各部门对各类经济组织的补贴、退税、税收返还等资金,一律 转作国家资本金,交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经营单位负责监管,并依法参与参股 经济组织的收益分成。从参股经济组织收取的各项经营性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财源建 设。   (4)地方各级财政周转金和目前由各部门管理预算内各类有偿使用资金清理整 顿后,除部分用于建立预算周转金、弥补财政赤字和经费不足外,其余部分由同级政 府集中用于财源建设。   (5)各级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地方财源建设工作的支持,争取 的各类可用于财源建设的资金,统一由各级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增加政府对 财源建设的支持力度。   8.财源建设项目实行上报审查备案制。各级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力度,积极支持地县财源建设工作。地县财源建设项目由地县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组织 国有商业银行、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可行性研究,重大项目应聘请专 家参与评估。经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准予贷款并出具贷款承诺书的,由地县财源建设领 导小组编制财源建设计划,上报省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由省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交有关部门对口限期审核并提出意见后,提交省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审定的 财源建设计划由省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各地,并按规定给予部分资金借款、 贴息、垫息。借款、垫息资金由地州市财政部门负责承借承还。   9.借款、垫息、贴息资金应坚持专款专用。需改变用途的,应按第8条规定的 程序上报批准,否则,由省财政予以收回。借款使用情况、投入项目情况由各地每半 年向省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省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借款、贴 息、垫息到位、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0.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积极落实好中央和省上出台的促进高新 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民族地区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等有关财源 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11.对连续3年税收增长在10%以上的不同所有制企业,经同级财政、税务 部门考核确认后,按照税收增长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用于补充企业资本金和奖励 有功人员。   12.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地州市范围的财源建设项目(除特困县 项目外)主要通过借款方式帮助其解决临时性的财源建设资金困难,资金具体投入方 式由地州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确定,项目管理按本办法规定实行上报审查备案制。   13.加大对特困县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按照财政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在全省 范围内选择20多个特困县,筹集资金,重点予以扶持。对特困县投资少、收效快的 项目,按第8条规定审核确认后,给予部分资金借款;对投入较大、建设工期较长, 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影响较大的特困县财源建设项目,按第8条规定申报确认后,给 予银行贷款部分1-3年贴息、垫息或部分资金借款。借款期限暂定3年。对项目按 期完成,连续二年实现地方税收增幅超过10%的,由县财政给予增加额10%的奖 励。省级给予借款扶持的特困县,以借款之年为基期年计算,第四年县级地方税收收 入与基期年相比,年均递增10%以上的,按借款额的20%给予财力奖励;在此基 础上,地方税收收入增幅每增加5个百分点,相应按借款额增加10%的财力奖励。   14.对完成当年"三保一挂"责任目标的地州市和经考核确认的财政综合实力" 十强县",按照当年激励机制规定,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补助,补助资金应重 点用于当地财源建设。   15.加强领导,确保财源建设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对全省财源建设 工作的领导。省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全省财源建设的方向和重 点,制定全省财源建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政策措施,审定地县财源建设计划,统一调 度重大财源建设项目的资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财源 建设日常工作。各地要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调整财源建设思路和规划,完善管理措施, 充实和加强对财源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16.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