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渝经发[2000]241号颁布时间:2000-11-24
2000年11月24日 渝经发[2000]241号
各行管办(局),各区县(自治县、市)经委(经贸委、计经委)、水利局、建委、
科委、环保局、财政局、地税局,各控股(集团)公司,有关市级大型企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已明确提出要高度重
视节水工作,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节水任务繁重,大有可为。为进一步加强
我市工业节水工作,现将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税务总
局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转发你们,并结合我市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大力促进我市工业节水工作向前发展。市经委、市节约
用水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工业节水“十五”规划,制定全市工业节水“十
五”总体目标。电力、纺织、冶金、化工、医药是我市的高耗水行业,各行管办(局)、
电力公司要组织编制行业的工业节水5年规划。
二、强化基础工作,实行定额管理。工业企业要加快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工作,
市里将尽快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市经委、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将会同市有关
部门组织各行管办(局)、区县(市)有关部门制订全市工业企业的用水定额及相应
监督、考核、奖惩办法,开展工业节水先进企业评选活动,对先进企业予以表彰。
三、突出重点,搞好示范。各行业和地区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具有先进示范
作用的项目,市经委将按照年度节水任务,编制下达年度工业节水计划和节水技术改
造项目示范计划。对经济效益好的工业节水项目,各金融部门应该给予积极贷款支持,
对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各级地方财政应予以贴息支持。
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培育节水产业。各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要加大节水
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究开发力度,加快建立我市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
设备、节水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
五、规范产品市场,促进我市工业节水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市经委将会同市节约
用水办公室等部门制定工业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成立工业节水产品认证委员会,
按照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的要求,对进入我市的节水器具和设备实
行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经认证的节水器具和设备纳入节水产品推广推荐目录向
全市发布。
六、用好用足国家已出台的激励政策,积极落实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290号文件规定,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国产设
备投资的40%,可抵减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对利用废水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产
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规定,减免所得税5年。由纳
税人提出申请,按照税收管理体制的要求,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附件: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
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0年10月25日 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水利厅、建
设厅、科技厅(科委)、环保局(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
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
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于2001年2月28日前
将贯彻落实情况分别报送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
附: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
用水效率”作为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国水资源人
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
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做好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切
实加强工业节水工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形势严峻,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目
前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工业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
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了不同
程度的污染,部分水源被迫弃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强工业节水不仅可以缓解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可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节流减污”是工业企业污染
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
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
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节水潜力很大。
二、2000-2010年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
工业取水年增长率:按照国家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全国节水总体目标,在工业增加
值平均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取水量增长控制在1.2%。
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60%;2010年达到65%。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目前的340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170立方米,2010年降
到120立方米。
在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的
同时,对全部工业企业的节水工作实施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三、依靠技术进步,完善监控体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一)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
置水资源。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
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要制定限制高耗水项目目录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
目录。
(二)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要针对高耗水
行业和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科技攻关。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应列入国家和
地方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
(三)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下大力气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
和设备,特别是高耗水的工业企业,要增加节水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
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五)要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的
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六)要建立并实行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三同时”即工业节水设备必须与工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入运行;“四到位”即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
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对不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业项目
和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贷款,供水部门不予供水。
(七)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用水、节水方
案。要逐步建立和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度。
四、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
(一)要通过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和
废水回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税字[1999]290号文件有关规定,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对于以废水为原料生产的
产品,可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减免所
得税5年。
(二)根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从水资源费、超计划加价水费等收费
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工业节水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改造贴息等。
(三)发布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用以推动用水器具生产企业及现有高
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
(四)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清理整顿节水器具的
生产及流通市场,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利于节水
工作的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工业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业节水的基础工作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工作。各地经贸委要在当地政府的统
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部分缺水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并结
合实际,制定高于全国工业节水总体目标的指标。
(二)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工业节水专项研
究,编制地区、行业的工业节水中长期规划及节水技术导则,组织修订工业用水定额。
(三)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节水规划及工业用水定额的要
求,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全
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要以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节约用水活动。
(四)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水企业要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节水规划制定企业节
水计划、节水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通过加强管理,挖掘节水潜力,适
时开展水平衡测试,减少“跑、冒、滴、漏”。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各工业企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业节水的方针政策和
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和推广节水企业的先进经验,按照行业和企业特
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企业节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