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浙江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3号颁布时间:2002-04-25

     2002年4月25日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3号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决定》 已于2002年4月25日经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1997年11月12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 通过根据2002年4月25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关于修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 作用,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按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改革和完善科学技术体制,建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 合的机制,加强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第三条 本省科学技术工作的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适用技术,开展技术创新;支持科学技术领域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第四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制定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并 组织实施。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扶持贫困地区、海岛、山区加速发展科学技 术事业。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创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活动。对市、 县(市、区)领导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   第五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管理科 学技术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学技术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 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科学技术协会配合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第二章 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第六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科学技术成果 转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研究开发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的项目;培育和规范技术市场,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员,完善技术 贸易网络,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第七条 省、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 进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的规模生产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第八条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示范推广 机构,配备农业技术人员,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完善县(市、区)、乡(镇)、 村三级配套的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 务体系,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   第九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示 范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管理和使用试验基地、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 研究开发、试验和推广应用。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可以依法经营自己培育和引进并经审定的优良品种。   第十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促进农村群众性科 学技术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农业技术培训和科学技术活动。农 民经考核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评定相应的专业 技术职称。   第十一条 省和沿海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科技兴海规划,增加对海洋研 究开发的投入,加强海洋资源、海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海洋产业。   第十二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研 究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应 当与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究 开发机构,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合作建立成果转化的工业性试验基地。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   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的新产品,按照有关规定享受 优惠待遇。   第十四条 鼓励企业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 艺,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申请发明专利的,可以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补助。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重视发挥厂矿科协、职工技协作用,鼓励职工发明创造、技术 攻关、技术革新,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第十六条 省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经过评审筛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 究项目。   第三章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第十七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组织制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确定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做好组 织实施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八条 按照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积极稳妥地建立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加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有条件的省 级经济开发区内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鼓励境内外的组织、个人依法在本省独资创办或者合资、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第十九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招标。   第二十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扶持企业事业单位应用 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建材、纺织、丝绸和农业等传统产业。   第二十一条 实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经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规 定程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优惠待遇。   第四章 研究开发机构   第二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省经济、社会 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调整和设置本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研究开发 机构、高等院校的科学技术优势,支持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一批重点 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第二十四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 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研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项目研究、重点社会公益性 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当在经费、实验手段等方面给予重点支 持。   第二十五条 技术开发类研究开发机构可以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者直接进入企业 成为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有条件的,也可以组建科技型企业集团。   保障农业类、社会公益类研究开发机构的基础工作条件。农业类、社会公益类研 究开发机构推行和完善科学研究与科技经营并存的体制。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类、社会 公益类研究开发机构逐步由科研事业型转变为科技经营型。   研究开发机构转制为科技企业或者直接进入企业的,在规定期限内继续享受科研 事业单位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六条 研究开发机构实行院长或者所长负责制。   研究开发机构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有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经费使用、机构 设置、人员聘用和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   第二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创办民营的研究开发机构。   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在本省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第五章 科学技术工作者   第二十八条 省、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 措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工作者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改善科学技术工作者 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待遇。   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原则,多渠道筹措住房资金,改善科学技术工 作者的住房条件。   第二十九条 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给予优惠待 遇。   对在贫困地区、山区、海岛工作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待遇。   第三十条 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或者直接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投产成功 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浙江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三十一条 单位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单位 应当切实保障科学技术工作者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当遵守本单位 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第三十二条 人事、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事业单位应当 重视选拔和培养中青年科学技术人才。   省自然科学基金应当安排经费资助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科研活动。   第三十三条 科学技术工作者所在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保障科学技术工作者接受继 续教育的权利。   保障科学技术工作者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学技术团体的权利。   第三十四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 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制度及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保障科学技术工作者正常 流动。   第三十五条 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思想素 质和业务水平。   第三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鼓励措施,吸引境外和省外专家、学 者和留学人员等科学技术工作者参加本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第六章 科学技术普及   第三十七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科学技术 普及工作,每年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支持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科 学技术的宣传普及活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开展多种形 式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   第三十八条 省、市、县(市)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普及的经费,应当达到省规定的 标准,并逐步提高。   第三十九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科学技术协会、学校应当鼓励 和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活动,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 科学的社会风尚。   第四十条 省、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普及 场馆的建设和管理,鼓励社会力量资助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工作 提供服务。   第七章 科学技术进步的保障条件   第四十一条 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 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等多渠道的科学技术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全社会科学 技术投入的总体水平,使之与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十二条 省、市、县(市)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收入的年 增长幅度。到2005年,省、市、县(市)财政科技投入按同口径占本级财政支出 的比例分别达到7.8%、4%和3%。2005年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 增长,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应当随之提高。   第四十三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主 要用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第四十四条 鼓励金融机构采用信贷等方式支持科学技术进步。   第四十五条 鼓励企业及其他组织对高新技术开发进行风险投资。企业可以筹集资 金,建立股份制科技开发投资公司,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成果的产业化。经 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技术开发风险投资项目,可以享受有关优惠待遇。   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开发保险业务。   第四十六条 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按实际发生额计 入成本费用。   第四十七条 鼓励境内外组织、个人依法设立各类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技术 开发、推广应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及科学技术普及。   第四十八条 加强软科学研究,发展信息、咨询产业,推进科学技术文献、科学技 术成果、专利技术等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和社会化。   第四十九条 省统计行政部门会同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科技进步统计制 度,对全省科技进步状况进行统计监测、分析评价,并定期公布。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条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表 彰、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奖励为本单位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境内外组织或者个人经批准可以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基金,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 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五十一条 按规定经考核达到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标准的,由省人民政府 给予表彰、奖励。   对市、县(市、区)领导进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结果,作为对市、县 (市、区)领导实行奖惩、任免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进步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