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海市财政法规库 > 正文

上海市水路运输管理若干规定

颁布时间:1991-07-15

     1991年7月15日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水路运输管理,保护合法经营,维护运输秩序,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 规定。 第二条 上海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运局)是本市水路运输的主管机关。 市交运局所属的航务管理处(以下简称市航务处)具体负责本市的水路运输管理工作。 各县(区,下同)交通局主管本县的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其所属的航务管理所 (以下简称航管所)具体负责本地区的水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三条 水路运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实行地区、行业、部门多家经营和以国营、 集体企业为主的方针,保护正当竞争,制止非法经营。 第四条 申请筹建水路运输企业或购造船舶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应向所在地 县以上航务管理部门提交《水路运输企业(船舶)筹建申请书》。对符合填写要求的 申请书,受理部门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审批或及时转报: (一)申请经营县内货物运输的,由县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审批,并报市航 务处备案。 (二)申请经营市内(包括市到县、县到县,下同)货物运输的,申请者所在地 在郊县的,由县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受理并经审核后,报市航务处审批;申请者 所在地在市区的,由市航务处受理并审批。 (三)申请经营市内旅客运输的,由市航务处受理并审核后,报市交运局审批。 (四)申请经营沿海、内河省际运输的,由市航务处受理;市航务处应在函告航 线到达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同时,报市交运局审核;市交运局应在规定期限内 审核并征得市政府交通办公室同意后,转报交通部或交通部派驻水系的航务(运)管 理局审批。 本市受理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书次日起三天内向规定的审核、审批机关转报;本市 审核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书次日起十天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审批机关;本市审批机关应在 接到申请书次日起四十天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五条 申请筹建水路运输企业或购造运输船舶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经批准 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进行筹建或购造船舶。筹建完毕,具备开业条件后,应向原审 批机关提交《水路运输企业(船舶)开业申请书》。 原审批机关应于接到申请书次日起十五天内审批。对经审核批准的,由市航务处 核发长期或临时的《水路运输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由原审核机关给予答复。 第六条 在本市的企事业单位、中央在沪单位和军队要求以自有船舶经营水路运 输的,按第四条规定的申请审批程序办理。 第七条 个人购造船舶或以现有船舶申请经营县内货物运输的,应持当地乡(镇、 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证明,由县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审批,并报市航务处备案; 申请经营内河省际、市内货物运输的,申请者所在地在郊县的,由县交通局或其授权 的航管所受理并审核后,报市航务处审批;申请者所在地在市区的,由市航务处受理 并审批。审核、审批的期限按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个人不得经营水路旅客运输业务。 第八条 外省市的船舶要求固定在本市辖区内营运半年以上的,应持船籍或企业 所在地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核准证明及原《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 运输证》,由市交运局根据本市运量的平衡及需求情况审批。经审核批准的,凭原 《船舶营业运输证》向市航务处申请换发《船舶营业运输证(临时)》。停止在本市 经营时,收回《船舶营业运输证(临时)》,发还原《船舶营业运输证》。 第九条 本市各县航管所,应对批准开业的水路运输企业、营业性运输船舶情况, 每半年汇总一次,报市航务处。 第十条 水路运输企业和其他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及个人,需要增减运力或变 更经营范围,应申报下列机关审批: (一)增加沿海运力,应向市航务处申报,经市交运局审核并征得市政府交通办 公室同意后,转报交通部或其派驻水系的航务(运)管理局审批。 (二)增加其他内河省际运输、市内运输运力的,应根据交通部或市交运局下达 的年度新增运力额度审批;其中旅客运输运力及市交运局直属货运企业运力的增加, 由市交运局审批;其余市内货物运输运力的增加由市航务处负责审批;县内运输运力 的增加,由县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审批。 (三)水路运输企业、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减少运力的,须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四)水路运输企业、其他单位和个人要求变更经营范围的,应按本办法第四条 和第六条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水路运输企业和其他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及个人,要求增加运力或 变更其经营范围,应向规定的审批机关提交《增加运力变更经营范围申请书》,并抄 报单位所在地和航线到达地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审批机关应于接到申请书的次日起四十天内审批。经审核批准的,由市航务处核 发《船舶营业运输证》。企业、其他单位和个人凭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 记手续;对不予批准的,由审批机关给予答复。 对更新后的旧船或报废船舶的处理办法,由市交运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二条 本市各县航管所,应对批准增加运力和变更经营范围的情况,每半年 汇总一次报市航务处。 第十三条 从事营业性水路运输的企业、其他单位和个人要求停业的,应提前三 十天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报,经批准后办理注销手续。要求转户的,原户主应按停业 办理,新户主应重新办理相应的申请审批和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经营水路旅客运输的企业和其他单位,应按核定的航线、停靠站点从 事运输。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取消航线或随意减少班次和停靠港(站、点)。 需取消或变更航线、减少班次或停靠港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从批准之日 起,应在沿线各客运站(点)发布公告一个月后,方可取消或变更。水路运输企业根 据社会需要开设临时性的客运航线,须按变更经营范围的申请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对经营市内客运航线有争议的,由市交运局协调解决。 省市间有争议的客运航线,由市交运局与有关省交通厅(局)共同协商解决。协 商不成的,报请交通部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本市水路运输计划,由市航务处负责管理。水路运输计划实行分级综 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从本市起运的重点物资、联运物资、外贸进出口物资及大宗物资,凡月度托运量 在一百吨以上的,托运人应申报水路运输计划。 凡列入计划运输的货物,托运人应于每月十一日前向起运所在地的市航务处、县 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提交下月度托运计划。 各县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应于每月十五日前将下月度托运计划汇总报市航 务处。 本市和省际的水路运输计划,由市航务处组织综合平衡;县到市、县到县、县内 的水路运输计划,由起运所在县交通局或其授权的航管所组织平衡;交通部或长江航 务管理局平衡的水路运输计划,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水路运输企业(含外省市来沪船舶)及其他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 个人,从本市起运的货物运输必须按照本市制定的运价规则和费率标准计收运杂费用。 交通部直属水运企业的运输价格,按交通部制定的运价费率标准计收。 第十八条 市交运局可以根据本市的实际需要和价格管理权限,会同市物价部门 制订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 第十九条 在本市经营水路运输的企业、其他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 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规费(船舶港务费、停泊费、航道养护费)和运输管理费。 从事非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按国家规定缴纳规费。 水路运输管理费由本市各级航务管理部门按市交运局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制 定的规定,负责征收。 第二十条 在本市经营水路运输的企业、其他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计 收客、货运输费用,必须使用市交运局、市税务局规定的《上海市交通运输业统一发 票》,不得使用其他任何发票。从事沿海、省际运输的,必须使用交通部规定的统一 票据。 第二十一条 运输票据是运输合同、计费依据、货物交接等凭证。除财务管理制 度健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可经市航务处同意,按有关规定印制自用外,其余一律由 市航务处统一印制、发放和管理。 自行印制运输票据的单位,必须建立票据领用管理制度,所印刷的运输票据应分 类编号,列明数量,报市航务处和当地税务部门备案。其中属本市交通运输业统一发 票的,应套印市税务局发票监制章(不包括客票)。 第二十二条 各级航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水路运输管理和日常的监督检查。 航务管理人员检查时,应持有检查证,佩戴标志。各水路运输企业、运输船舶以及其 他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出示有关证件,如实答复查问的问题,不得阻挠。 各港务(航)监督部门在办理进出港船舶签证的同时,应配合航务管理部门检查 《船舶营业运输证》。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航务管理部 门可按照交通部发布的《水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试行)》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交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