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行政许可实施规定》的通知
京劳社资发[2005]94号颁布时间:2005-07-08
2005年7月8日 京劳社资发[2005]94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局:
根据《行政许可法》,我们制定了《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
时工作制行政许可实施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做好综合计算工时
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工作。
根据《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办法》
(京劳社资发[2003]157号)的规定,凡在2004年1月1日前已经市、
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未在2004年12月
31日前经企业注册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重新核准的,原审批决定一律废止。
附件: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行政许可实施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以下统称
特殊工时制度)行政许可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以及外地企业在京设立的分支机构(以下统称企
业)根据《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办法》
(京劳社资发[2003]157号,以下简称157号文件)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
度,按本规定办理。
第三条 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应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的区、县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外地企业在京设立的分支机构经法人授权后向企业营业执照注
册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
第四条 企业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申报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外地在京分支机构提交法人授权书、营
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三)申请说明书,重点说明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需要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具
体原因,涉及的岗位、人数以及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计算周期、工作方式和休息制
度;
(四)企业工会对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意见。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应当提交实
行特殊工时制度涉及职工的联名意见;
(五)其他应当提交的证明材料。
第五条 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可以直接或者通过信函方式提交材料。劳
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出具《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
制申请材料接收清单》。
第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企业提出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申请,根据以下情况
在五个工作日内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属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并制作
《企业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
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制作《企业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
时工作制补正材料通知书》,送达申请人。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
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并指导申请人当场进行更
正。
(四)申请事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制作《企业申请实行综
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并告知其向有关
部门申请。
第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
可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决定。如遇特殊情况需延期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可延长十个
工作日,并制作《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延期决定通知书》,
说明延期的理由和延长的时间送达申请人。
第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依据157号文件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
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到申请单位进行实地核查。实地核查时,应当有两名工作人员同
时进行。实地核查应当制作笔录,并由被核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第九条 经审查,对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或工种,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
可的决定,签署《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表》(一
式三份),制作《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准予行政许可
决定书》;对不符合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岗位或工种,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制作《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不予许可决定书》。
决定书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送达申请人,填写《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
不定时工作制行政许可决定送达回证》。
第十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发的相关文书应一律加盖“北京市**区(县)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特殊工时审批专用章”。
第十一条 经批准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发生157号文件第十七条规定情
形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许可。办理的手续和程序按照本规定和157号文件执行,
原许可审批表、决定书予以废止。
第十二条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查时,对涉及国计民生且从业人员较
多、跨区县经营的行业的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应当注意该企业与在其他区县的
企业的之间的平衡,审批前及时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健全规范特殊工时制度许可工作规程,填写
《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内部流程表》,按照程序
规定实施许可。
第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已经批准实行
特殊工时制度企业的监督检查。每年实施监督检查的企业户数应为已经批准实行特殊
工时制度企业的20%。监督检查应当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对监督检查的情
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备案。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将审批实行特殊工时制度企业的相关材料以及
监督检查情况的记录认真保管,按照档案管理制度立卷归档。实行特殊工时制度行政
许可档案按年度归档,当年批准特殊工时制度的可以归为一卷,一个案卷不得超过一
百页,超过一百页,应分成两卷以上,一卷一号,档案保管期限一般为短期,许可有
效期限较长的,档案保管期限不得短于许可有效期限。
第十六条 卷内每项许可的文书材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卷内目录;
(二)《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申报表》;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外地在京分支机构提交法人授权书及营
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四)申请说明书;
(五)企业工会意见或职工联名意见;
(六)《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申请材料接收清单》;
(七)《申请实行企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受理通知书》;
(八)《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表》;
(九)《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书》;
(十)《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内部流程表》;
(十一)送达回证;
(十二)备考表。
第十七条 特殊工时制度审批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形的,有关的文书材料按时间顺
序一并归档:
(一)不予受理的;
(二)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需要补正的;
(四)需要延期许可的;
(五)进行实地核查的。
第十八条 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
2005年企业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统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
做好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审批的统计工作。
第十九条 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向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
保障行政部门申请。
第二十条 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组织派遣人员所在岗位确需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
在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时,应征得劳务派遣组织的同意。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未涉及行政许可其他要求的,按《行政许可法》和其他有关
行政许可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