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在全市实施就业助残工程的意见
京残发[2004]24号颁布时间:2004-04-30
2004年4月30日 京残发[2004]24号
各区县残联、劳动保障局、计委(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人事局、工商分局、
地税局、国税局: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下,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就业、按比例分散安排就业、鼓励残疾
人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就业等多渠道、多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使我市的残疾人
就业率从“八五”时期的78%,提高到了85%。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
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整体就业压力明显增加。由于残疾人的身体障
碍和文化、技能水平偏低等原因,残疾人就业更加困难。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就
业工作,根据市政府残工委、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第十四次“全国助残日”
活动的通知》提出的启动“六大爱心助残工程”的要求,决定从2004年到
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助残工程,现提出卖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就业助残工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会议精神,紧紧地围绕“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再就业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的意见》(京劳社发[2004]1号)的要求,大力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加大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为残疾人创
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条件,促进和帮助失业残疾人就业。
二、扶助对象
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
50周岁,现无业,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本市城镇残疾人。
三、任务目标
从2004年至2008年,每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000人、社区就业
500人、扶持戏疫人自谋职业300人,5年全市新安排残疾人就业9000人。
到2008年底,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7%以上。
四、扶助方式
(一)调整、发展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二)依法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
单位职工总数1.7%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三)大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就业。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保洁、保绿、车辆
看管、物业管理、修理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物流配送等社区就业岗位和
社区连锁商亭、摊点等便民眼务网点,帮助残疾人在社区实现就业。
(四)创造条件积极疏通残疾人休闲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城区和有条件的郊区县
要采取多种形式,为残疾人加工生产、编织、结艺、剪纸、手工艺品等产品进入市场
提供服务。
(五)广泛开发公益性残疾人就业岗位,逐步建立残疾人就业托底安置机制。凡
由政府出资扶持的公益性项目和岗位,均应优先安排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
就业。
(六)鼓励失业残疾人弹性就业。以劳务派遣企业为依托,为不定时、不定岗就
业和从事家政服务、便民服务以及家庭就业的残疾人提供载体,促进和帮助残疾失业
人员在社区实现弹性就业。
(七)大力发展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建立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通过提高技能、优质服务,创建盲人保健按摩品牌,腱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健康发展。
五、政策措施
(一)建立残疾人失业登记制度,将育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残疾人纳入全
市失业人民管理范围,在符台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使残疾失业人员全面享受各项再就
业优惠政策和就业服务。
(二)加大促进残疾失业人员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残疾程度较重、就业能力
较弱的失业残疾人列为就业特困人最,参照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享受
再就业优惠政策。公益性就业组织招用参加失业保险的就业转失业残疾人的岗位补助
经费,由区县财政再就业资金安排三分之二,失业保险金安排三分之一;招用未就过
业的残疾失业人员,由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或就业资金安排。
(三)加强残疾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
疾失业人员,要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并呆取“学三、会二、专一”的培训方
式,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积极开展残疾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服务。对求职残疾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按照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属地安置就业的原则,从残疾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之
日起,由残疾人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直至其实现就业。各级残疾人就业
服务机构和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的职业介绍服务,根据残疾失业
人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帮助残疾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五)对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残疾失业人员,在经蓄场地、启
动资金、办理证照和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和帮助重残人在家庭实现就业。
(六)完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将自谋职业、弹性就业、家庭就业等多渠
道就业的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要为符台备件的
残疾人参加让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服务。
(七)建设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全面提升残疾人就业工怍的信息化水平。
2004年完成八城区及其各街道基础数据录入和联网工作,2005年底前完成市、
区(县)、街(乡镇)三级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实现互通互联,将失业残疾人和
残疾人就业服务全面纳入信息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六、组织实施
(一)各区县政府和街道、乡镇要充分认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从加快全
市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出发,开发残疾人就业岗
位、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就业暇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残疾人就业工怍责任制,
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切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好相关指导服务工作,确
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残疾人就业纳入再就业工作目标,加强对用人单位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劳动监察力度,指导残联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就
业服务体系,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做好残疾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
务。
(四)各级残联要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提
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依法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动员全社会关一心和支持
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有效地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大力开
发残疾人就业岗位,多渠道促进失业残疾人就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