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7号颁布时间:2004-04-28
2004年4月28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7号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4月20日市人民政
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岐山
附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安全运营,维护乘客合法权益,根
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有关活动的,均须遵守
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对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落实安全运营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对
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予以纠正并提请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规划、建设、公安、消防、卫生、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
自职责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人民政府负有宣传教育、协助组织抢险救援的职责。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法律规定和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第二章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第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应当确定列车运行、
调度指挥、运营辅助系统、维修保障系统和人员组织等内容并经过运营安全论证,系
统功能应当符合安全运营需要。
第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建造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
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运营单位提供技术档案和相关
资料,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对设备、设施进行调试和安全测试。试运行期不
得少于3个月,并不得载客。
第九条 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并依法向建设
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移交运营单位投入试运营。
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和
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调试,试运营期不得少于1年。试运营期满,设备、设
施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可以投入正式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在投入正式运营30
日前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安全运营管理
第十条 禁止在地面轨道线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和人行过道。禁止在地面轨道线
路弯道内侧建造影响行车了望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种植影响行车了望的树木。
第十一条 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作业。确需进行下列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
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案,征得运营单位同意后,方可向规划、
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行政许可:
(一)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三)其他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作业。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过论证的安全防护方案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经许可
准予作业的,作业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防护方案。作业单位和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
术规范对作业进行动态监测。出现危及运营安全情形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
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许可作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
第十二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
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
第十三条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运营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运营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运营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运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先期应急处置方案和特殊情况下的运营组织方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安全运营事故。
第十四条 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运营活动相
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十五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
的安全运营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
操作技能。
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二)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移交公
安机关处置;
(三)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 运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
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列车驾驶员应当遵守运营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驾驶中不得从事与驾驶
列车无关的活动。
第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面行驶中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
象条件时,应当按照预案和操作规程要求行驶。
第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安全标准和
技术规范,定期对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防灾监
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等安全保障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保证良
好的运行状态。
第十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内禁止设置商业摊点。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站出入口应当保持畅通,禁止一切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
行为。
第二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列车车厢内及轨道线路、隧道应当配置报警、紧急
照明、防护、救援、灭火等设备,设备应当处于完好状态。
第二十一条 运营单位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
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定期对各类安全标志
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完好。
第二十二条 电力、电信、供水等相关单位应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用电、通讯、
用水等需要。
第二十三条 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保障乘客的合法权
益。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运营单位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恢
复运行;无法恢复运行的,应当组织乘客疏散和换乘。
第二十四条 对因气象、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引起客流量上升的,运营单
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导乘客。
第二十五条 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配合公安人员、车站工作人员进行的安全检查;
(二)遵守安全指示标志,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侧,乘车时先下后上,车门开启、关闭时,不得触摸
车门。
第二十六条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一)拦截列车;
(二)擅自进入轨道线路、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三)强行上下列车;
(四)向列车、机车、维修工程车以及其他设施投掷物品;
(五)损坏车辆、隧道、轨道;
(六)损害和干扰机电设备,架空电缆和通讯信号系统;
(七)翻越、毁坏隔离围墙、护栏、护网和闸门;
(八)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九)损坏、擅自移动安全标志;
(十)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
第四章 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二十七条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制定城市轨道
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组织工作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先期应急处置方案,报市交
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运营单位应当完善应急处置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应急
处置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先期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安全事故后,运营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
报告政府有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 遇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危及安全运营的紧急情况,运营单位有
权采取限制客流的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突发事件等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
情形,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线路运营
或者部分路段运营,但应当向社会公告,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二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突发事件后,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突发事件
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以及电力、电信、供水等单位,应当按照应急组织工作预案
的规定进行抢险救援和应急保障,尽快恢复运营。
第三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事故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
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处置,尽快恢复运营。事故责任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
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认定;事故调查结论和伤亡鉴定结论由公安机关依法
出具。
第三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的,运营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损
害赔偿责任;能够证明伤亡人员故意或者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投
入试运营的,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
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条和第
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
为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赔
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按照消防、规划、建设、园林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九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督管
理职责的,或者对依法应当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责
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由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