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会计法规 > 正文

财政部关于旅游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

财外字[1995]240号颁布时间:1995-07-03

   1995年7月3日 财外字[1995]240号  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是企业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旅游、饮食服务企 业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其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活 动的管理办法。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建立起合理、科学、有序的内部财务 管理办法,既把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权具体化、制度化,也要强化企业自我约束,确 保新的财务制度体系的有效实施。 一、制定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企业作为 微观财务活动主体的地位。旅游企业要全面进入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 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筹措资金、使用资金和进行收益分配,改革传统的内部财务管 理方式方法,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二)是建立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要求。 新的旅游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由《企业财务通则》、《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 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共同组成。《企业财务通则》主要规范了企业从事财务 活动、实施财务管理和监督必须统一遵循的基本准则,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 制度》是按照行业特点将通则具体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则是对通则、《旅游、 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的进一步充实和细化。企业只有建立起规范、完整的内部财 务管理办法,才能把国家赋予企业的各项自主权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新财务制度体系 的完整性。 (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理顺产权关系,实现投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 人财产权的分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规范投资 者、企业及经营者的关系和行为,既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也可以防止企业财产的流 失,促进企业转机建制。 (四)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职能性管理工作。制定 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价值形式参与企业管理,有利于降低耗 费,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 发展的经营机制。 二、制定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遵循国家统一规定。 《企业财务通则》和《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是国家进行宏观财务管理 的财务法规,是旅游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制定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办法,必须依据并遵循《企业财务通则》和《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不能 超越或突破国家统一规定,也不能脱离国家财务法规另搞一套,确保国家财务法规的 有效实施。 (二)必须充分体现旅游企业经营特点及其管理要求。 就旅游企业内部而言,不同的企业,经营的规模、方式、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其 财务活动的方式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也应充分考虑 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国家赋予的理财自主权,企业 应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中具体化,凡是可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事项,企业应根据国 家统一规定并结合其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三)必须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也必须是对全过程的管理。企业 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该体现全面性原则,既要有资金筹集的管理,也要建立资 产、收入和费用等管理制度,同时对属于微观财务管理范围而在国家财务法规中未作 规定的有关内容、企业内部财务关系、财务管理体制以及相关的职责分工等,均应作 出规定,确保企业财务活动有序运行。 三、旅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结构体系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1.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企 业财务预算方案组织好企业经营;具体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组织拟定企 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接受内部审计机构的财务检查以及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的监 督等。 2.明确企业财务负责人包括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人员的权 责。包括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财务政策;协调与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关系;及时 筹集和合理使用资金;审核重要财务事项;协调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与财务部门的 关系;组织制定财务预算,负责预算方案的实施,并督促企业财务部门下达落实成本、 费用、利润等考核指标;定期检查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研究 解决执行中的问题;负责组织企业财务核算,审核财务决算等。 3.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包括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具体 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组织、指导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如实反映 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监督财务收支,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向有关方面 报送财务决算;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统一调度资金,统筹处理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明确各业务部门的权责。包括配合财务部门、落实财务预算,在财务上接受 财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基层单位的财务控制制 度;填报各种原始记录和报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明确企业的各项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被投资者 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集团公司与成员单位之间 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特别是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应根 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具体明确企业与股东会、董事会的关系,设置监事会的,还应明确 监事会与有关各方的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明确原始记录管理及填报要求。严格规定企业经营活动中存货的消耗、收发、 领退、转移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各环节的原始记录工作;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 录的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签署、传递、汇集、反馈的要求,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 完整、正确、清晰、及时,健全财务核算资料。 2.建立先进、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包括定额管理的范围;制定劳动定额、物 资定额、费用定额、人员定额、工时定额、设备利用率以及各项成本费用开支标准、 预算标准的依据、方法、程序;明确定额的执行、考核的具体办法;建立各项定额的 定期修订制度等。 3.建立计量验收制度。包括明确各种计量检测手段的配置及其管理、校正、维 修等要求;严格规定企业物资的购进、领用、运输、转移等各个环节计量验收管理工 作;建立验量和验质相结合的计量验收制度等。 4.建立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包括明确各项财产物资的转移、调 出、调入、收发、领退、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手续,规定固定 资产台账和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岗位责任制,以及工具、器具和其他低值易 耗品的保管使用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财产物资盘存制度,所有企业在编制年度决 算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并且明确规定重点清查的办法,做到账、物、卡 三相符。 5.明确编制财务预算的要求。包括明确财务预算编制办法程序;计划期内预算 调整的程序和方法等。 6.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包括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 程序;财务分析的具体方法以及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7.建立内部稽核工作的职责分工;稽核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审核凭证,复核账 簿、报表的方法等。 (三)资金筹集的管理制度。 1.规定筹资的预测及分析制度。包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预算的编制,资 金成本的分析等,以便于选择最佳筹资渠道,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2.规定资本金管理方法。包括资本金分类管理以及资本保全、增值的管理。应 按照投资主体划分界定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需要增 资扩股的企业应当明确增资扩股办法,健全实收资本验收入账的各项程序,明确出资 责任,并建立资本保全制度。 3.规定资本公积金的管理。应明确资本公积金的来源及其管理办法,具体包括 资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资本汇率折算差额以及接受捐赠的资产等。对于国家 各种专项拨款、各项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应单独核算管理。 4.规定负债的管理。要严格划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明确应付款项的登记、 清理、兑付等程序以及职工福利费的开支项目和应付工资的管理;长期债券的发行审 批程序及债券送价折价的摊销;长期借款合同的管理以及责任部门的落实;各项负债 的归还、利息的计付及财务处理办法。 (四)货币资金及往来结算的管理制度。 1.规定货币资金日常管理的原则。包括确定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权限;建 立货币资金收支信息反馈制度等。 2.规定现金管理制度。应根据现金流动性大的特点,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和库 存现金限额,建立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规定备用金的管理办法等。 3.规定银行存款的管理办法。一是应明确各项结算纪律,保证银行结算业务的 正常进行;二是建立健全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确规定其制度以及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 对制度,保证账实相符;三是健全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系统,明确支票登记、领用、签 发、报账、核对、清查等具体管理办法,严格各环节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4.明确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对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 用证存款等要设立外埠存款台账,对其使用情况建立经常性清理制度;对企业单位信 用卡的开设,应明确审批权限并严格规定持卡人的责任及对使用情况的监督办法。 5.规定外币业务的管理制度。具有涉外经济业务的企业应明确外币业务的管理 办法。一是健全外汇资金登记保管手续;二是合理选用折合汇率;三是明确月份(或 季度、年度)终了,企业有关外币账户的调整、汇兑损益的确认及相应的财务处理。 6.建立往来结算登记制度。包括及时登记每笔往来款项,准确反映其形成、回 收及增减变化情况,月底对各往来款项的余额列出分户清单等。 7.建立往来结算的定期核对与清理制度。包括定期对往来款项进行全面清理, 对应收账款按其账龄长短逐项进行分析,并向对方寄送对账单进行核对。 8.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谁销售谁催还的制度,对账龄较长的 应收账款,应明确催收措施及有关人员责任。 9.加强应收票据的管理。应健全应收票据的登记保管制度,严格应收票据的贴 现手续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处理。 10.明确坏账损失的确认办法及审批手续。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对确认坏账的 条件做出具体规定,健全坏账损失的控制制度,严格审批程序,特别是逾期三年的应 收账款,应建立明确的确认、审核、报批的管理办法。 11.明确坏账损失的财务处理方法。企业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坏账损失 的处理办法。选用坏账备抵法的企业,应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合理确定坏账准备金 的计提比例,并明确具体的财务处理办法。 12.规定内部银行管理办法。建立内部银行(或结算中心)的企业,应明确内部 银行的职能、权限及责任;规定内部银行的结算方式和结算纪律;建立内部贷款发放 及管理办法。 (五)存货的管理制度。 1.具体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增加的存货,应分别不同方式,对购入、自 制、委托外单位加工、投资者投入、盘盈、接受捐赠的存货在计价上作出明确规定, 确保存货的正确计价。 2.选择确定存货领用或发出的计价方法。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 本核算的,应对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进行具体分析,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计价方法。 3.明确存货的转移、收发、领退的管理制度及其相关手续。 4.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企业应根据低值易耗品的特点,具体明确其实物的 收发、保管、报废、损坏赔偿等管理办法,同时针对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等方法 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5.建立严格的存货盘点制度。具体包括对存货进行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和 方法;存货的实际库存与账面记录核对办法;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原因分析以及审 批程序,财务处理办法等。 (六)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1.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标准,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确定固 定资产标推,对不易划分的器具、工具、物品等是列作固定资产管理,还是列作低值 易耗品管理,应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并据此认真编制固定资产目录,未纳入 目录的,不能作固定资产管理。 2.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应按取得固定资产 的不同来源,分别购入、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接收捐赠、在原有固定 资产基础上改扩建以及盘盈等几种情况合理确定。 3.具体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应根据《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 制度》规定,合理确定折旧分类,并结合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经营特点等,在国家规 定的折旧年限区间内,具体确定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外商投资企业具体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得短于国家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 4.具体确定各类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 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的适用范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具体的 折旧方法。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时,一般应选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按照国家 规定实行快速折旧方法的企业,应具体明确实行快速折旧办法的机器设备范围,并从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中选择一种快速折旧方法。 5.合理确定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原则上应在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区间 内确定,预计净残值率确需高于或低于国家规定区间的,应报同级财政主管机关备案。 6.建立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实物保管、出租、出借、 调入、调出、内部转移、盘盈、盘亏、报废、清理盘点等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 职能部门、各环节的责任和管理权限。 7.建立固定资产修理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固定资产年度修理计划及费用预算, 建立修理费用的审查制度,规定大修理间隔期以及落实责任部门等。对修理费用发生 不均衡、数额较大的还应明确其具体核算办法。 (七)在建工程的管理制度。 1.建立可行性分析制度。应明确可行性分析的责任部门和人员,结合技术进步 的要求,进行市场预测,分析项目的投资效益、投资回收期、利润增量等经济指标, 确保科学决策。 2.建立立项审批制度。企业应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项目的逐级审 批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限。 3.建立工程材料、物资、机器设备采购及保管制度。包括降低采购成本,明确 划分经营用材料物资与工程用材料物资,制定工程材料物资的收发保管制度等。 4.建立在建期间的管理制度。应根据自营工程、出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不 同特点,制定在建期间管理办法,编制工程进度和资金投资计划,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加强质量监控,明确有关部门、环节和人员的责任。 5.建立工程预决算审查、竣工验收及考核制度。明确预决算审查、工程竣工及 考核的职能部门,确保工程质量和及时交付使用。根据工程完工速度、质量及投资预 算完成情况建立奖罚制度。 (八)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制度。 1.确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范围。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结合企业实际 情况具体明确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范围。 2.规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计价管理和摊销期限。应根据无形资产的取得渠 道,分别投资者投人、购入、自行开发、接受捐赠等来源确定其实际成本;并根据《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原则,具体确定无形资产摊销期限。 3.明确无形资产转让的财务处理。包括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的处理以及成本结转 等财务处理,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应按国家规定明确具体财务处理办法。 4.加强递延资产管理。应具体规定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明确开办费的开支项 目,特别是国家规定未计入当期损益而列作递延资产管理的支出,如改革前借入的长 期借款利息、汇兑损益等,应单独核算反映,并制定具体的摊销计划,防止潜亏。 (九)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 1.严格区分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应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结合投资目的合理 确定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并分别管理。 2.建立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外投 资的立项审批;确定对外投资的权责部门;对外投资的评价考核。 3.规定对外投资的计价方法。明确企业的对外投资,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应 以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者评估确认的金额计价。对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的长期债 券应具体规定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或转销办法。 4.制定有价证券的管理办法。包括明确有价证券的登记、保管责任;转让有价 证券的条件及审批程序等。 5.合理确定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要根据对被投资单位是否拥有实际控股权, 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并明确具体的核算办法。 6.明确投资收益的财务处理。应具体明确投资收益的内容,对采用股权法核算 投资的企业,其投资收益的处理,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中要作出详细规定。 (十)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 1.制定企业成本费用开支项目。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明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具体项目。 2.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并应规范企业总部与下属各经营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关 系,明确经营单位成本管理的内容,把总部与各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同时 规范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关系,明确各部门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的主要内容。 3.建立费用控制制度。应明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费用计划的编 制方式,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费用审批制度,明确各项费用权责归属,规定财务部 门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在费用管理控制上的关系。特别是一些重要费用开支项目应 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如差旅费的管理办法,交际应酬费控制制度,职工福利费、劳 动保险资等项目的具体开支范围,并明确有关奖惩办法。 4.建立工资的管理制度。明确工资性支出的具体项目及其分配方法;建立工资 的控制制度等。 5.确定成本的计算方法,并明确成本费用的分配标准。 (十一)营业收入的管理制度。 1.建立销售预测、分析制度。具体包括市场预测,销售渠道预测,销售量预测, 销售价格分析等。 2.建立销售的日常管理制度。应明确对销售结算程序、销售退回手续以及销售 折让与折扣的管理权限和办法,建立对赊销对象信用程度的调查分析制度。确定企业 的信用政策,建立对营业收入的审计制度。 3.正确规定实现销售的标准。企业应根据国家规定,区分不同的销售方式,分 别明确具体的销售确认办法。 (十二)企业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制度。 1.建立利润的预测与分析制度。主要包括:编制利润计划,确定目标利润;建 立利润分析制度;明确利润的考核指标以及责权归属。 2.规定利润总额的构成项目及核算办法。应根据国家规定,对利润总额的构成、 核算方法作出具体规定,确保企业正确核算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3.建立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制度。应具体明确各项营业外收入和支出的项目、开 支范围、财务手续、核算方法等,对企业各项罚没支出、各种捐赠应建立严格的控制 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4.建立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应严格建立企业依法缴纳所得税制度,按国家规定 的税后利润分配次序,建立相应的利润分配管理办法。特别是在税后利润分配中,对 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及分配办法、具体用途、核算办法等,应按国家规定的原 则或公司章程有关规定作出详细的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具体的税后利润分配 制度。 (十三)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制度。 1.财务报表的设置及编制要求。应根据统一规定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 状况变动表和其他附表的设置、格式、填报口径、复核制度、填报时间、报送单位等 作出详细规定。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合理选择、设置一些内部报表,如各类 成本费用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等,并对格式、指标、编报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 多种经营企业对其他业务应设置专门报表进行反映。 2.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应按统一的要求,对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做 出具体的规定,并明确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写程序和方法。 3.健全财务评价指标。应对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口径、 评价方法进一步具体化;在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经营决策或 内部管理的需要,自选设计补充一些指标,并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作出具体规 定。 4.确定具体的财务分析方法。应根据比较法、平衡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 法、连环替代法的特点,结合企业情况选择确定本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四、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根据旅游行业特点及企业的规模、管理特点而定,既可以制定一个总的内 部财务管理办法,也可以按具体财务事项,有关内容单独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特 别是大型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关系比较复杂,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较细,为便于执行, 可设立单项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单项财务管理办法的制定应统筹规划,自成体系, 确保整个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完整性、系统性。 (二)应根据旅行社、饭店等不同经济业务特点,对有些内容作详细规定,有些内 容只作一般规定,并合理安排结构。例如旅行社应详细规定结算款项的管理;饭店应 将存货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三)应把国家赋予企业的各项理财自主权落到实处。新的企业财务制度,对坏账 损失的处理办法,存货领用或发出的计价办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固定资产目 录的制定,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选择、残值率的确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核算办法、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等等,只是作了一些原则规定,允许企业进行具体选 择。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环节,既要严格遵循国家统一规 定,又满足经营的合理需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四)应道循一定的程序。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不只是企业财务部门和财会 人员的任务,应在企业法人的领导下,吸收经营管理各方面人员参加,由财务部门具 体操作共同完成。一般程序为: 1.统一认识。企业财务部门应主动向企业领导汇报,对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 进行培训、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 2.起草草案。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主持对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充分的分 析,并与国家统一规定相结合,起草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草案。 3.修改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起草完毕后,要印发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征求 意见,其中,对一些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要广泛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而 对一些与企业职工密切相关的问题,要征求职工的意见。 4.上报备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修改定稿后要报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备案。 5.发布执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最后应由企业法人代表签署发布执行。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