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函[2006]1303号颁布时间:2006-12-31
行次 |
项 目 |
合计 |
农林牧渔 |
采矿业 |
制造业 |
等20个大行业 | |
合计数 |
比同期增减 | ||||||
1 |
一、企业总户数 |
|
|
|
|
|
|
2 |
其中:减免税企业户数 |
|
|
|
|
|
|
3 |
二、查帐征收企业户数 |
|
|
|
|
|
|
4 |
(一)盈利企业户数 |
|
|
|
|
|
|
5 |
收入总额合计 |
|
|
|
|
|
|
6 |
其中:销售(营业)收入 |
|
|
|
|
|
|
7 |
投资收益 |
|
|
|
|
|
|
8 |
投资转让净收入 |
|
|
|
|
|
|
9 |
补贴收入 |
|
|
|
|
|
|
10 |
销售(营业)成本 |
|
|
|
|
|
|
11 |
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
|
|
|
|
|
|
12 |
期间费用 |
|
|
|
|
|
|
13 |
投资转让成本 |
|
|
|
|
|
|
14 |
纳税调整前所得 |
|
|
|
|
|
|
15 |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 |
|
|
|
|
|
|
16 |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 |
|
|
|
|
|
|
17 |
纳税调整税后所得 |
|
|
|
|
|
|
18 |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
|
|
|
|
|
19 |
减:免税所得 |
|
|
|
|
|
|
20 |
加: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 |
|
|
|
|
|
|
21 |
减: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 |
|
|
|
|
|
|
22 |
减:加计扣除额 |
|
|
|
|
|
|
23 |
应纳税所得额 |
|
|
|
|
|
|
24 |
应缴所得税额 |
|
|
|
|
|
|
25 |
减:境内、外投资所得抵免税额 |
|
|
|
|
|
|
26 |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 |
|
|
|
|
|
|
27 |
减:减免的所得税额 |
|
|
|
|
|
|
28 |
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
|
|
|
|
|
|
29 |
上年汇算清缴在本年的入库数 |
|
|
|
|
|
|
30 |
本年汇算清缴在下年的入库数 |
|
|
|
|
|
|
31 |
上年应缴未缴本年入库的所得税额 |
|
|
|
|
|
|
32 |
实际负担率 |
|
|
|
|
|
|
33 |
(二)亏损企业户数 |
|
|
|
|
|
|
34 |
销售(营业)收入 |
|
|
|
|
|
|
35 |
亏损总额 |
|
|
|
|
|
|
36 |
三、核定征收企业户数 |
|
|
|
|
|
|
37 |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
|
|
|
|
|
|
一、表内各行
(一)汇总表第1行“企业总户数”,是指进行汇算清缴的查帐征收企业户数和核定征收企业户数的总和。
(二)汇总表第2行“减免税企业户数”,是指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七第6行至第64行中任意一行(数值)大于零的企业户数。
(三)汇总表第3行“查帐征收企业户数”,是指“盈利企业户数”和“亏损企业户数”总户数。
(四)汇总表第4行“盈利企业户数”,是指年度纳税申报表“纳税调整后所得”大于或等于零企业户数。
(五)汇总表第5行“收入总额合计”,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6行“收入总额合计”填列。
(六)汇总表第6行“销售(营业)收入”,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填列。
(七)汇总表第7行“投资收益”,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行“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列。
(八)汇总表第8行“投资转让净收入”,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3行“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列。
(九)汇总表第9行“补贴收入”,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4行“补贴收入”填列。
(十)汇总表第10行“销售(营业)成本”,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7行“销售(营业)成本合计”填列。
(十一)汇总表第11行“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8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填列。
(十二)汇总表第12行“期间费用”,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9行“期间费用”填列。
(十三)汇总表第13行“投资转让成本”,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0行“投资转让成本”填列。
(十四)汇总表第14行“纳税调整前所得”,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填列。
(十五)汇总表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列。
(十六)汇总表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列。
(十七)汇总表第17行“纳税调整税后所得”,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列。
(十八)汇总表第1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7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列。
(十九)汇总表第19行“免税所得”,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8行“免税所得”填列。
(二十)汇总表第20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9行“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额”填列。
(二十一)汇总表第21行“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0行“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填列。
(二十二)汇总表第22行“加计扣除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1行“加计扣除额”填列。
(二十三)汇总表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列。
(二十四)汇总表第24行“应缴所得税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30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填列。
(二十五)汇总表第25行“境内、外投资所得抵免税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5行“境内投资所得抵免税额”+27行“境外所得抵免税额”填列。
(二十六)汇总表第26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6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列。
(二十七)汇总表第27行“减免的所得税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29行“减免所得税额”填列。
(二十八)汇总表第28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按年度纳税申报表第30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列。
(二十九)汇总表第29行“上年汇算清缴在本年的入库数”,是指上期年度纳税申报表在本年入库税款(截至本年5月31日)。
(三十)汇总表第30行“本年应缴未缴在下年的入库数”。是指所属期为本年但在下一年度入库的税款(包括4季度或12月和年度汇算清缴入库税款,截至次年5月31日)。
(三十一)汇总表第31行“上年应缴未缴本年入库的所得税款”,是指所属期为上一年度但在本年度入库的税款(包括4季度或12月和年度汇算清缴入库税款,截至本年5月31日)。
(三十二)汇总表第32行“实际负担率”,是指汇总表第28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汇总表第14行“纳税调整前所得”的百分比。
(三十三)汇报总表第33行“亏损企业户数”,是指年度纳税申报表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小于零的企业户数。
(三十四)汇总表第34行“销售(营业)收入”,是指“亏损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的合计数。
(三十五)汇总表第35行“亏损总额”,是指“亏损企业”年度纳税申报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的总额。
(三十六)汇总表第36行“核定征收企业户数”,是指使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核定征收企业)》的申报户数。
(三十七)汇总表第37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核定征收企业)》第6行“应缴所得税额”的合计数。
注:由于第29行、第30行、第31行的数据在综合征管软件中无法取数,需要各地手工汇总录入。
二、表内各列
表内各列:按企业登记信息中国民经济行业门类进行行业划分。
序号 |
行业门类 |
1 |
农、林、牧、渔业(门类) |
2 |
采矿业(门类) |
3 |
制造业(门类) |
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门类) |
5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门类) |
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 |
7 |
批发和零售业(门类) |
8 |
金融业(门类) |
9 |
建筑业(门类) |
10 |
房地产业(门类) |
1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门类) |
1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门类) |
13 |
住宿和餐饮业(门类) |
1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门类) |
1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门类) |
16 |
国际组织(门类) |
17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门类) |
1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门类) |
19 |
教育(门类) |
20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门类) |
代码 |
登记注册类型 |
分类汇总 |
110 |
国有企业 |
国有企业 |
120 |
集体企业 |
集体企业 |
130 |
股份合作企业 |
股份合作企业 |
141 |
国有联营企业 |
联营企业 |
142 |
集体联营企业 | |
143 |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 |
149 |
其他联营企业 | |
151 |
国有独资公司 |
有限责任公司 |
152 |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 |
160 |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
173 |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
私营企业 |
174 |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 |
190 |
其他内资企业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