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政函[2007]46号颁布时间:2007-04-25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已经2007年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河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时期,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构筑“东出西联”的开放交通格局,必须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集成优势,加快建立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主要成就与问题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综合交通发展全局,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等运输方式得到全面发展。
(一)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基本形成。以沿海港口为龙头,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基础,陆运、海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相互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4887公里,居全国第三位,比2000年增加860公里,增长21.4%;公路通车里程14.16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75.4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达到2135公里,比2000年增加655公里,增长44.3%。同时,秦皇岛、唐山、黄骅等主要港口建设加快,2005年底,港口生产性泊位82个(设计通过能力2.73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6个,分别比2000年增加43个和30个,增长1.8倍和77%。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石家庄机场飞行区达到了4E等级,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实施了奥运保障改造项目,邯郸机场3C等级扩建工程竣工,2005年全省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万吨。
(二)六大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围绕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国,以秦皇岛、黄骅和唐山三个沿海港口为龙头、石家庄为综合运输枢纽,基本形成了以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京沪综合运输通道,以大秦、京秦铁路、京沈高速公路和京秦输油管道为主干的京沈综合运输通道,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京广综合运输通道,以京兰铁路、青银公路为主干的京兰综合运输通道,以京九铁路、京福公路为主干的京九综合运输通道,以石德、石太铁路和石太高速公路为主干的石太、石德综合运输通道等6条跨省市主通道。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和完善,使我省在全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煤炭铁海联运”以及区域客货交流中的通道和枢纽作用日益显著。
(三)综合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005年,全省全社会旅客运输量和旅客周转量达到8.06亿人和945亿人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22.8%和18.7%,年均增长4.2%和3.5%。全省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达到8.28亿吨和3470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9.5%和49.3%,年均增长1.8%和8.3%。
虽然我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无论是从总量上所提供的运输供给能力,还是从水平上所反映的运输效率,以及从结构上所体现的综合效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综合交通总量规模偏小,交通网络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交通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时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支撑,交通运输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也面临新的环境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加速调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省旅客和货物运输市场将持续趋旺,交通运输需求将稳步增加,经济和社会对交通运输超前发展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特别是在我省确立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新的战略目标和环渤海地区及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崛起的形势下,我省交通运输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布局、结构和水平上,都必须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预测到“十一五”末,全省全社会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将分别达到10.1亿人和1389亿人公里,年均增长4.5%和6.6%;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达到9.8亿吨和560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3.3%和5.7%。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更加注重交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推进交通投入的市场化改革。由于我省处于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位置,具有加快建设的政策环境。但同时也面临改革滞后和环境、生态、土地等因素制约加剧的诸多困难。
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总量,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适应交通发展新趋势,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水平,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尽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适应全省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需要,瞻前研究大问题,提出新思路,谋划大项目,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一五”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顺应现代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坚持以发展为主题,适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提高能力和效率;强化通道、网络及枢纽建设,优化交通布局;促进交通科技进步,提升运输质量和水平;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努力加快市场化进程。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以沿海港口为龙头,综合通道能力充分,网络高效畅通的“东出西联”开放交通格局。到2010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7000公里,其中铁路客运专线8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00公里;沿海港口泊位115个,设计通过能力6亿吨;民用机场5个,旅客吞吐能力280万人次。
四、建设任务
(一)构建功能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内外通连的沿海港群系统。以服从全国战略,支撑临港产业开发,服务区域和纵深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根据各港口临港产业定位、港口资源状况和港口发展规律,科学整合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黄骅港港口资源,实现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三大港口(四大港区)功能,完善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并举,打造成自身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以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群体系为特征的河北组合港。重点抓好曹妃甸港区专业化大型能源、原材料码头建设,加快黄骅综合性港口建设,巩固秦皇岛全国能源输出大港地位,拓展港口功能,建设综合性大港。
大力加强港口出海通路建设,强化港口间的海运联络,促进四大港区融为一体,抓好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方便、快捷、安全的出海通道。
(二)构建铁路、公路相协调的沿海港口集疏运系统。以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为主,加强和完善铁路运输系统,形成港口与产地之间、港口与用户之间的大运能、高效、畅通的专用通道。重点抓好迁曹、邯黄、遵小和通往山西、内蒙等纵深腹地的邢和、石太、蓝丰、张桑铁路建设以及大秦、朔黄、石德铁路改造扩能。
以杂货、集装箱为主,加强和完善公路运输系统,实现港口与用户间的“点对点”连接。加快建设沿海、唐曹、沧黄、承秦等高速公路,形成进出港口和港口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保沧、长深、廊沧、大广等高速公路,形成港口与各市间的高速公路通道;推进邢汾、荣乌、张北至内蒙、张承等高速公路建设。
加强铁路专用线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形成港口至大型、重点产业集聚区以及骨干企业、产业园区的便捷通道。
(三)构建快速客运系统。以京石、石郑、津秦、京张等铁路客运专线和京沪高速铁路为重点,建设铁路高速客运系统,实现各市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之间以及各市之间中远距离的铁路快速连接。
以“五纵、六横、七条线”和连接线为重点,形成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客运系统,实现各市与京津、市与市、市与县之间中短距离的高速公路连接。
(四)构建高效货运系统。围绕省内各市、重点物资产区、产业集聚区、物流集散地货运需求,以及中西部省份通往港口的货物运输,在强化国铁、地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和扩能改造的同时,加快铁路与铁路、铁路与公路、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与机场之间的有机衔接,形成高效、畅通、便捷的综合货运网络。
(五)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加快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三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构建面向全国、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要突出综合运输枢纽的物流集散功能,强化多式联运,努力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要突出换乘功能,强化安全、便捷、舒适、经济,努力实现客运的“零换乘”。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完善和合理布局综合运输枢纽基础设施,协调好各种运输方式接入枢纽的形式,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提高枢纽运行质量和效率。
加强沧州、邯郸、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邢台、衡水等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构建辐射城乡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系统。重点做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与协调,强化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之间的快捷转换,加强市与县、乡、村,与特色产业区、商品集散地的公路联络。
(六)构建畅通的跨省通道系统。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干线公路为辅助,构建连通周边省市,高效畅通的客货运输通道。要强化与山西、内蒙中西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及京津的联络。重点抓好张集等货运铁路、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和国铁既有线扩能改造,加快跨省地方铁路建设;抓好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保阜等高速公路建设,强化我省高速公路路网向山西、内蒙的延伸;改造升级“西联”干线公路。
(七)构建全国性航空网络系统。在充分发挥现有机场作用和不断扩大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完善现有机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支线机场,形成全省“一干多支”的机场布局。石家庄机场要发展成为连接国内各省会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和省内支线机场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机场要发展成为石家庄机场和全国部分重点城市机场的支线辐射机场。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增强航空运力,扩展航线网络,基本形成我省与全国航空网络融为一体、干支结合的航空网络,全面提高民航运输保障能力。
(八)构建农村公路网络系统。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全面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实现农村公路等级化,构建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与干线公路相匹配,农民出行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重点要抓好通村油路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农村公路状况,要抓好连接干线公路的县、乡公路和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的出口路建设,逐步形成与干线公路网相配套的县乡公路网络;要抓好资源、旅游开发公路、商品粮生产基地公路和贫困地区开发公路的建设。
(九)构建方便、通畅、快捷的旅游交通系统。围绕全省旅游景区、景点,结合周边省市旅游资源分布,根据观光、度假的不同特点,按照大客流量重点景区直达通畅、一般景区和景点衔接成网的原则,新建和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相结合,协调发展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构建覆盖全省的旅游综合交通系统。
同时,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增强安全性、经济性。通过各种运输方式技术标准的协调和信息一体化,消除各环节的衔接障碍,为实行一体化运输创造条件。建立协调机制,制定相应政策,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五、重大建设项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建设任务,重点实施以下重大建设项目:
(一)港口。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2个,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30万吨级原油泊位2个,年吞吐能力4000万吨;5-10万吨级煤炭泊位8个,年吞吐能力10000万吨;10万吨级1NG泊位1个,年吞吐能力600万吨;3-15万吨级杂货泊位6个泊位,年吞吐能力4500万吨。
——唐山港京唐港区。重点改造杂货、液体化工和集装箱码头。
——秦皇岛港。调整岸线布局,在稳定煤炭运能的前提下,重点建设杂货和集装箱码头。
——黄骅港。改造煤炭港区,提高煤炭装船能力,建设煤炭码头三期工程。拓展港口功能,重点建设杂货、液体化工和集装箱码头。
(二)铁路。建设石太(我省境内60公里,下同)、京石(230公里)、石郑(203公里)、津秦(171公里)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180公里),邯黄(530公里)、张集(65公里)、邢和(90公里)、桑张(205公里)、蓝丰铁路(146公里)等;扩能改造京沪、京九、津沈、石德、邯济、朔黄等既有铁路。开展保霸铁路西延至山西前期调研工作。
(三)高速公路。建设长深(承德至承唐界84公里、承唐界至唐山43公里、承德至冀辽界115公里)、大广(承德至赤峰99公里、冀京界至深州186公里、深州至冀豫界220公里)、青兰(邯郸至涉县98公里)、张石(张北至冀蒙界段65公里),保阜(150公里)、邢汾(邢台至冀晋界84公里)、荣乌(徐水至涞源131公里)、秦承(200公里)、廊沧(廊坊至冀鲁界192公里)、张承(张家口至崇礼70公里、崇礼至张承界97公里、张承界至承德208公里)等高速公路,扩建京珠高速公路河北段。
(四)民航机场。改扩建石家庄正定机场,新建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机场。
六、保障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强化宏观指导,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实现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目标,树立交通先行的意识,把交通运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严格履行职责,并做到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强化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要以本规划为依据,研究制定全省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等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快速协调发展。
(三)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步伐。一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联系,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千方百计争取我省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体系,在土地、资金、政策、项目核批等方面取得国家支持,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制定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建立有效的督促和保障机制。三是认真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强效能建设,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进度。四是加强协调调度,及时了解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四)搞好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谋划。抓住一些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建设问题,选准课题,深入研究,提出思路,制定措施,并超前谋划重大项目,促进全省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推进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进程。一是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是要大力推行高速公路、收费公路、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业主招标,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同时,要采用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选择优质交通资产包装上市等手段,盘活交通基础设施存量资产,通过资本运营筹集建设资金。要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的合资合作,促进我省交通设施建设。二是组建省交通投资公司,充分发挥其在全省交通建设投融资中的主体作用,打造全省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三是按照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方向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交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计划、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交通投资管理体制。
(六)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保证交通运输发展所需土地、海域、空域等资源供给,满足适度超前发展要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交通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建设方案,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七)注重交通科技创新。加大交通科技投入,鼓励使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现有交通运输业,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新时期交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