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2-03-3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内蒙古监管局在财政部统一部署下,积极发挥就地就近优势,强化担当、主动作为,聚焦政策要点、工作重点、落实难点、内控节点发力,持续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活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聚焦政策精神要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有效就业、支持复工复产的重要举措,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监管是督促地方财政部门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工作,内蒙古监管局一直将其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完成。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积极动员部署、加强统筹谋划,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监管工作纳入局内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相关处室工作职责及岗位分工,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领会政策精神。组织相关处室人员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有关批示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文件出台背景及政策要点,力求明确监管目标、把握工作要点,推动国家创业支持政策落实到位。
二、聚焦工作内容重点,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一是严把贴息监管“闸门”。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专项审核中主动谋划、严格把关,分析梳理政策调整后贷款覆盖范围、利率水平、贴息额度、担保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对申报的数万笔贷款信息进行全面审核,逐户逐笔核验贷款发放年限、利率、额度及财政贴息资金信息,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关注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实地核查,调阅地方财政、人社部门及经办金融机构的申报资料及原始贷款档案,核实资料的真实性。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牧区明察暗访部分贷款人经营场所,发现并纠正贷款主体不合规、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落地“不跑偏”。三是紧盯资金使用效益。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对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的分配、支出进度及使用情况进行常态化、全流程监控,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及时做好监控预警、疑点核实、督促整改和问题上报等工作,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提升监管成效。
三、聚焦政策落实难点,进一步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帮助缓解疫情期间贷款难问题。针对疫情期间全区创业担保贷款规模骤减、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情况,主动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与地方财政、人社和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沟通,帮助创业者及时获得创业担保贷款,进一步提升创业者的信心。二是推动解决贷款手续繁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沉下去”开展专项调研,随机走访部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面对面了解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情况,针对贷款人反映较多的贷前审批手续繁多、流程过长等问题,及时反映并督促相关部门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推动破解中梗阻问题。组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专题座谈,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及监管服务。结合近年来贷款贴息监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报送专题材料,得到自治区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所提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为做好今后创业担保贷款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聚焦内控流程节点,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制度化监管机制。结合政策规定及直达资金监控要求,在总结历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监管工作细则,规范工作流程及有关要求,堵塞风险漏洞,促进了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强化与地方财政、人社部门和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定期会商、集中会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内外部监管协同作用,实现同向发力、联动推进,有力推动地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质增效。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监管情况报送机制。密切关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在属地的落实情况、实现效益及存在问题,及时向财政部上报有关情况,充分发挥监管局就地就近的“哨兵”“参谋”作用,为财政部决策提供参考。